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淮南“大托管”: 金融支持地方现代农业发展新样板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0-06 10:43    文字:【】【】【
摘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在中央主题教育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程中,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组织下,《金融时报》记者深入安徽省黄山市、滁州市、淮南市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一线探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调研发现,在安徽省,各地因地制宜,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在金融的支持助力下,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秋收在望。淮南寿县小甸镇杨圩村快70岁的村民杨光汉,今年不用再为家里的22亩田收割忙。今年2月份,他与村委会签订了托管协议,将家里的22亩地托给村委会打理5年,每年有托管收入55075元。农忙时,他还参与田间管理,能获得一些劳务费用,收入反而提高了不少。

  “靠着‘大托管’,家里的15亩地不仅没有抛荒,每年还能增收接近4万元。”提到大托管,同村村民董功田也很欣慰。子女不在本地,孙女需要照顾,土地无法及时耕种,“大托管”既解决了他土地荒废的问题,又能增收,外出务工的儿女也没有了“农忙时回家抢种抢收”的后顾之忧。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在农村,“谁来种地”和“种什么地”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问题。一方面是闲置土地无人种,另一方面是土地零散不好管,还有农业生产“低效率”。如何破局?安徽省率先实践了农业“大托管”模式,探索解难题。

  所谓“大托管”,是指农民将农业生产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由其提供专业化服务。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用活土地经营权,实现“零碎化”土地的统一种植管理,切实解决农民进城务工后的土地撂荒问题。

  淮南市地处安徽中北部,因地势较平坦,适宜耕作,是传统农业大市,辖内寿县是全国粮食生产超级大县,2022年粮食产量位居安徽省第一。立足实际情况,淮南市创造性实施了以“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为主的农业“大托管”模式,即农民将耕地“委托”给村集体、村集体将耕地集中“委托”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农业服务公司和农技部门跟进技术服务、银行跟进金融贷款服务,保险公司给予收入保险托底,让农业生产更专业、更集约、更高效。

  据了解,2022年,淮南市共有635个村、两季183万亩耕地实施全程“大托管”,带动托管村村集体增收9015.7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82亿元,户均增收2600元。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大托管”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近年来,分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围绕解决‘谁来种地’‘种什么地’‘怎么种地’三个问题展开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淮南监管分局副局长付春雷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淮南监管分局通过银行支持“大户”发展和农业保险“保收入”,调动农业主体积极性。一方面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大力支持土地大托管制度创新,推动“小田变大田”,持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便利度。例如建行淮南市分行打造了一套“托管贷”综合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大托管”中各类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另一方面,该局指导辖内保险机构强化托底保障,将种植业保障由最初的“保物化”发展至“保成本”,并由“保生产”向“保全产业链”延伸,为农业主体提供从生产到销售全流程的收入保障。例如国元农险在政策性保险基础上叠加商业性保险,针对“大托管”提高保障程度;创新推出农业生产大托管“一揽子”综合保险,建立起覆盖托管全过程和人财物全方位的保险保障体系,全年提供风险保障5.4亿元。

  支持中低产田改造,提升农田质效是解决“种什么地”的问题的关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淮南监管分局指导辖内银行机构积极服务对接土地平整、新增灌溉与排水设施、修建田间道路等工程项目,助力推动低效的农业生产向“集约化”、“高效化”转变。当前金融已支持旱改水8.3万亩,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8.4万亩。

  “对流转土地改造提质后,原来年收一季作物的土地现在可以年收两季,亩均产值提高500至800元。”付春雷告诉记者,为了将农业发展红利传送给广大农民群体,农发行寿县支行还探索建立了‘两次分红’模式,对于新增的第二季收益按照5311的比例在农业开发公司、种植管理员、村集体和农户间开展二次分红。

  “怎么种地”?发展智慧农业是关键。淮南市通过金融支持智慧农业发展,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当地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金融”的组合试点,大力支持现代化智慧农业建设,为农业发展插上双翼。

  走进位于淮南市凤台县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充满智能化气息的生态大棚让人眼前一亮。棚内有各种现代化农业技术生产栽种的植物,温度和湿度也在接受实时监测,进行智能调控。

  “这个园区面积有1000多亩,有26万平方米高端玻璃温室,是亚洲最大的单体玻璃温室集群。我们目前主要种番茄,产品在江浙沪广受欢迎,并远销北广深等地。”安徽州来绿港智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州来绿港”)总经理韩建对记者表示,该项目主要采用“EPC+O”模式,即工程总承包+运营模式,通过盘活1000余亩土地,建设智能化玻璃温室、连栋温室、拱棚、日光温室和配套设施等,推动特色农产品生产向基地化、产业化、规模化转变。

  项目还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支农效益。据介绍,项目通过流转土地等形式,使当地农民一次性获得了200多万元土地租赁收入;吸收了周边村镇160余人就业,月收入不低于2600元;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种植,提供就业岗位近1500个,每人每年可实现收入8到12万元。

  为了更好地获取金融支持,州来绿港项目由国有民营资本共同注资,成立新的承贷主体,以项目运营收益作为第一还款来源,有效满足融资需求。2020年4月,农发行安徽省分行为州来绿港授信农业科技贷款3亿元,用于凤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设施农业项目(一期)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3亿元,余额2.65亿元。

  “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大托管”模式中,保险托底是重要的一环。据了解,淮南市探索开展以农业保险产品为载体,建立“政府+银行+保险”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农业保险+信贷”的信用体系,有力支撑了当地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

  凤台县朱永菊家庭农场成立于2022年9月23日,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2023年起,我们农场开始参加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单季托管面积最多达到982亩。”朱永菊对记者表示,土地托管后种植面积扩大,面临的风险也增加了。为了加大风险保障水平,她购买了完全成本保险和保额补充保险,小麦保额860元/亩,水稻1000元/亩,覆盖了物化、人工和地租成本。保单还能做融资增信。用保单为凭据,她拿到了当地银行信用贷款40万元,农场种植经营的正常开展有了资金保障。

  对于农民来说,缺乏抵质押物是难以从银行获贷的主要因素。据付春雷介绍,为托管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该局支持辖内金融机构通过银行+保险合作共商,降低抵质押依赖。例如,中行安徽省分行与国元农险合作,创新推出“助粮贷”产品,以农业保险保单为载体,强化保单增信功能,为农业主体发放信用贷款,做到“见单即贷”,2023年累计发放贷款90户,投放金额3716.63万元。此外,当地金融+政府协同发力,拓展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9月26日,全国首个农业生产大托管产业服务平台在淮南上线,该平台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多元服务农田管理,为村集体、种植大户、合作社提供农资集采、贷款保险、农服撮合、农技培训、烘干仓储、订单发货等一站式服务, 老百姓有了自己的农田管理“数字助理”。

  科技赋能,金融服务跟进,“大托管”模式与智慧农业相结合,在淮南,实现了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随着现代化农业的飞速发展,曾经的“橘生淮南”早已成为了历史,在凤阳小岗村“大包干”之后,淮南“大托管”模式已然成为了淮河两岸改革助推地方农业发展的崭新样板。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6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