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担起酒泉现代农业发展的使命——写在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建院60周年之际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8-11 17:59    文字:【】【】【
摘要:酒泉市作为全省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前列。随着农业农村迈入新的发展时期,酒泉市农科院作为全市唯一的市级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在抓转型、调结构、

  酒泉市作为全省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前列。随着农业农村迈入新的发展时期,酒泉市农科院作为全市唯一的市级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在抓转型、调结构、促发展、强民生中担负起了酒泉市现代农业建设的历史使命,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引领全市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上,将成为中流砥柱。

  在新品种示范推广中,酒泉市农科院依靠科技创新,重点围绕河西走廊特早熟棉区棉花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进行技术攻关,选育出棉花新品种酒棉21号,生育期130天,平均亩产籽棉393.3公斤、皮棉162.8公斤,分别比酒棉10号增产11.7%和13.9%。2020年,该品种通过成果转让将经营权转让于新疆硕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在新疆及我省敦煌、瓜州、金塔等植棉区开展了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至今年已累计示范推广58.8万亩,累计新增经济效益13277.38万元。

  良种培育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酒春7号是酒泉市农科院选育出的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的春小麦新品种,生育期102天,属中熟多穗型品种,平均亩产539.42公斤,比宁春4号增产6.8%。2019年,该品种通过成果转让将全省的经营权转让给玉门市中意面业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又将新疆的经营权转让给安徽中棉种业长江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在甘肃、新疆等适宜区域推广种植29.2万亩,平均亩增产34.35公斤,每亩新增纯收入89.31元,已获经济效益1760.79万元。

  酒泉市农科院20世纪70年代开始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历经3代育种人的接续奋斗和不懈努力,先后选育审定酒单系列玉米新品种12个,其中酒单4号、酒试20于2004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这些品种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区域累计推广5000余万亩,为全省高海拔地区及周边省份玉米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新品种选育步入专用多元化新时代,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农业生产对玉米品种多元化的需求,酒泉市农科院及时调整育种方向,由以中早熟为重点向熟期多元、粮饲兼用、青贮、鲜食等多方向发展,选育审定出早熟品种酒166、中晚熟品种酒516、耐密品种酒623、青贮品种酒685、糯玉米品种酒糯4103、酒糯4106等。这些品种通过经营权转让,以企业为主体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迈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日益重要,农业科技成了引领发展的引擎。“十三五”以来,酒泉市农科院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促进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转让各类农作物品种31个,成果转化资金300.5万元。尤其是科企联合研发模式能加速新品种转化应用,发挥良种在农业生产上的支撑作用,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促进酒泉市棉花、小麦、玉米等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推动全省洋葱产业发展,酒泉市农科院洋葱育种团队在育种方法、材料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洋葱利用“三系法”选育新品种,选育出适宜我省河西灌区、内蒙古、新疆种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洋葱品种6个,其中红洋1号、3号的选育填补了我省无自主知识产权洋葱杂交种的空白,育种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先后研究总结出“洋葱高产栽培技术”“洋葱根腐病防治技术”“洋葱种子生产技术”等技术规程,已普及应用于全省洋葱生产实践,使洋葱平均产量由亩产3.3吨提高到8.5吨,最高亩产量达11.5吨,商品率达90%,显著提高了洋葱产量和品质。完成了“酒泉洋葱”产地品牌商标和甘味农产品“河西洋葱”的评价工作,“河西洋葱”成为“一带一路”的明星蔬菜,“酒泉洋葱”享誉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酒泉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制干型辣椒品种酒椒R3,该品种属中熟型制干辣椒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丰产性好、抗病性强,亩产干椒480公斤,与当地主栽品种美国红比较,亩增产幅度在6.0%以上,适合河西走廊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区域种植,是美国红的替代首选品种。

  酒泉市农科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白兰瓜的提纯复壮及选育工作,创新创制西甜瓜种质资源300余份,自主选育出瓜州王子系列厚皮甜瓜新品种6个,其中瓜州王子1号白兰瓜是我省白兰瓜杂交选育的首个品种。同时,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情,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西甜瓜品种32个,创新研究、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8项,做到常年栽培、四季有瓜。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及商品率达90%,为酒泉市蜜瓜绿色生产基地、地理产品标志提供了品种和技术保障。

  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项目组始终坚持以消费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种质资源引进、鉴定为抓手,以消费者青睐为目标开展工作。目前,选育并通过全省审定的优良新品种3个,已将审定品种有偿转化给当地企业,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当地鲜食玉米市场提供品种支撑。

  向日葵科研团队以向日葵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制种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引进筛选出优质资源300余份,选育出酒葵130、酒葵143等高产优质向日葵新品种9个,研究出向日葵制种田父母本单独种植、花粉储存、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和向日葵套种孜然、西瓜等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在向日葵制种和大田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使酒泉市向日葵制种亩产量由70公斤提高到120公斤,大田生产亩产量从23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

  去年6月,通过省科学技术厅成果登记的酒泉市农科院的“中医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将中医农业理念植入设施农业、中药材产业、盐碱地改良等领域,筛选出对番茄蚜虫、白粉虱驱避效果较好的药用植物5种,对番茄品质具有促进作用的药用植物1种,间作模式3种,对番茄生长、产量有促进作用的中草药植物营养液、植物源、微生物杀虫剂、中草药生物杀菌剂8种,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效果较好的药用植物提取液3种,总结研究出戈壁日光温室番茄健康栽培与中医绿色防控技术、市移民区盐渍化土壤中医修复技术等7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十三五”以来,酒泉市农科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3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2项、市级23项;引进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1320份、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52个,引选出作物新品种145个;研究总结出农业增产增效新技术5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验收省、市科技项目15项,完成省级成果登记39项,制定发布全省地方标准27项,示范推广新品种142个、新技术73项,累计辐射推广500万亩以上,有力支持了酒泉市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和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酒泉市农科院成功入围农业部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标准站建设项目,承担国家区域种质资源、土壤质量、植物保护3个领域的基础性、长期性监测任务,使酒泉市区域农业监测数据并入国家大数据平台,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观测监测国家植物保护肃州实验点,酒泉市农科院共采集监测数据15.5万个,采集作物生育期和监测对象照片1000张,采集保存监测对象标本30份,收集监测区域逐时气象信息30万条。酒泉市农科院连续两年被国家植保数据中心、中国农科院植物研究所评为观测工作先进单位。

  酒泉市农科院加入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主要承担河西走廊特早熟棉区棉花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及高效集成技术研究,为国家棉花战略发展提供区域性科学依据。通过积极开展新品种选育及技术创新,育成具有早熟、抗病、优质、丰产、适合机采等特点的棉花新品种6个,不断强化以机采棉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主的新技术示范推广,今年机采棉推广面积达22.48万亩,有效促进了河西走廊棉花产业发展。

  酒泉市农科院加入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承担全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区域创新中心重点科技项目子课题《瓜菜类蔬菜高质量种子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辣椒、甜瓜、洋葱等蔬菜制种的栽培模式、隔离技术、去雄技术、杂交授粉、化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研究,重点解决了全市蔬菜种子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优化种子的精深加工技术,建立辣椒、甜瓜、洋葱等蔬菜高质量种子标准化生产基地,确保蔬菜制种达到高质量、高产量、高收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至目前,累计推广应用2万亩,亩增经济效益500元以上,累计新增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十三五”以来,酒泉市农科院始终以绿色生态为引领,提质增效为目标,研究出的“菜/药”生态栽培模式利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驱避虫害,提升了番茄的品质、风味,蚜虫、白粉虱等虫口密度较常规种植降低11.21%—54.60%。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研发,集中攻克了设施农业水肥高效利用、化肥减量增效、地膜替代与减量、休闲轮作、尾菜处理等“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与产品,推动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加快戈壁日光温室低成本建造、设施蔬菜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基质配方研发、水肥智能精准管控、病虫害生物防控等技术的研发,有效提高了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品质的商品化,促进了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在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上,酒泉市农科院与各县市区责任部门紧密协作,连续4年完成全市5个县市区项目区68个乡镇170个村场建设的103万亩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建立1030个监测点,开展了田间取样及室内检测,检测耕地理化性状,分析投入品、产出率等10项指标,共监测数据8.7万余个,提交评价报告19份;为培养高标准农田高素质生产者,4年来结合各项目区主导优势产业,设立9个专题对项目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科技培训,累计开展培训155场次2万人次;4年来在项目建设县(市区)重点乡村组建设耕地地力提升示范点15个,示范面积1500亩,重点示范激光平田、增施有机肥、北斗卫星导航覆膜播种、施用土壤调理剂、施用酸性水溶肥、秸秆腐熟还田等8项耕地地力提升技术,为实现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盐碱地改良方面,酒泉市农科院围绕酒泉市盐碱地分布面积广、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国家和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5项,总结出抗逆作物应用、耕层构建、全膜覆盖、适度灌溉等盐碱地改良集成技术6项,在玉门市、瓜州县建立示范基地6个,累计面积10万亩,辐射带动50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亿多元,为酒泉市盐碱地改良和利用探明了方向。

  肃州区东洞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试验示范基地是酒泉市戈壁生态农业关键技术创新和示范引领主阵地,目前建成核心区、科创区2个核心试验示范基地,常年开展试验研究及成果示范应用工作,已成为酒泉市农科院合作交流、示范引领、观摩学习、成果凝练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单行密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降低了基质使用量,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使传统下挖式基质槽由传统的60厘米改为40厘米,亩均节约基质22立方米,节约33%。玉米芯替代草炭可作为复配基质材料的研究成果,将对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基质成本,实现栽培基质本土化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玉门市清泉乡人参果万亩生产基地是酒泉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地。2008年人参果在这里试种之初,酒泉市农科院以张恩太为代表的技术专家及团队就扎根于此,16年不间断开展人参果品质提升技术服务。近5年来,年均驻点200天以上,牵头组建成立了人参果技术研发中心、玉门市清泉人参果专家工作站,联合搭建起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团队。建成脱毒种苗繁育中心1个,年示范优质脱毒种苗达30万株,在11个片区建立试验示范温室45座,提出了人参果品质提升关键技术措施8项,集成技术推广普及率达80%,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为强化戈壁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助力酒泉市戈壁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有借鉴、可复制、易推广的酒泉技术体系,酒泉市政府先后于2019年、2022年组建成立了“酒泉戈壁生态农业研究院”“酒泉戈壁生态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均挂靠酒泉市农科院。“酒泉市农科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搭建了与国家和省级研究单位及科研院所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的桥梁,一批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于研究和生产环节;构建了市、县技术部门,经营主体间人才联合攻关,技术共享的纽带机制,加快了研究成果的应用效率,提升了研究的实效性和精准性,使研究更加贴近生产,更能指导应用生产。”酒泉市农科院副院长米兴旺说。

  近年来,酒泉市农科院重点围绕设施结构、基质配方、品种培育、栽培模式、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及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开展试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先后研究总结出8种不同温室墙体材料、11种基质配方,创制番茄、西瓜专用基质配方2个,自主研发全营养液专用水溶配方肥3个;研究总结出精量基质槽式栽培技术、基质修复及循环利用技术等配套栽培技术10项;打破高品质、高端蔬菜种子依赖国外进口的技术瓶颈,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征集种植、繁育番茄、辣椒、西甜瓜、洋葱等作物种质资源500余份,自主选育新品种6个,引进各类瓜菜新品种100余个;牵头编制《戈壁生态设施农业技术规程》22项,凝练形成戈壁生态设施农业“1+6”核心生产技术体系,为全市戈壁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走进敦煌市良种繁育场棉田,放眼望去,棉桃长势喜人。植棉大户陈毅正和酒泉市农科院技术人员正在查看棉花长势和结铃情况。为提高产量,今年陈毅在选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上格外上心,将水肥管理、化学调控和病虫防治技术有效结合,保证了今年棉花多结铃、结大铃。

  “我连续好几年选用市农科院培育的酒棉系列棉花新品种,今年我采用机采棉播种模式,种子成熟度好、播种质量高、出苗齐全,棉花发育快、结铃多,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陈毅说。

  “我们选育出的棉花品种应用了杂交育种技术,经北育南繁、连续多年在病圃内定向培育成的。”酒泉市农科院棉花育种团队研究员詹有俊说。品种选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育种工作涉及遗传、土壤、栽培等学科,需要很多育种材料通过组合选配、杂交、鉴定,历时多年才能成功,选育一个优良品种至少需要8年—10年。

  一粒种子承载着酒泉农科人在种业创新道路上坚定的奋斗信念,也折射着酒泉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条道路上他们将永不停歇。“振兴民族种业,提高洋葱良种的科技含量,靠科技支撑农民增收是我们最大的愿望。”被评为“酒泉工匠”的酒泉市农科院洋葱育种团队副研究员常国军说。

  酒泉市农科院50余名科技特派员对地方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把项目谋划实施、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与示范点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服务新模式,为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十三五”以来,共开展科技培训130余场次,培训农户3.7万余人次,编印发放农业科技实用手册及新品种、新技术简介明白纸等9万余份。

  “酒泉市农科院作为地方农业科研的主力军,一直以来以基础与应用研究为主。近年来,在聚焦高质量提供农业科研供给、加快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激发科技人员动力潜能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为推动酒泉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了积极贡献。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新征程新使命,市农科院将继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担当强农使命,为酒泉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酒泉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夏成明说。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6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