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现代农业前沿科技范文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3-11 14:55    文字:【】【】【
摘要:农业是国家的事情,更是我们的事情。邓兴旺说,作为农民的孩子,他对土地充满感情,也知道身上担子的份量,而这也正是他归国回到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 1962年10月,邓兴旺

  “农业是国家的事情,更是我们的事情。”邓兴旺说,作为农民的孩子,他对土地充满感情,也知道身上担子的份量,而这也正是他归国回到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

  1962年10月,邓兴旺出生在沅陵县邓家岭一个小山村。湘西的莽林深处不通公路,从家到学校,是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对山外生活的向往,激励他刻苦读书,成为镇中学的优秀学生。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生物学专业。爬惯了武陵山脉崎岖山路的双腿,跋涉在科学领域同样坚实有力,7年时间获得了生物学学士、硕士学位。

  “做科研,硕士阶段以后必须进一步深造,也必须有更好的科研条件。”从北大毕业后,邓兴旺有机会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一步深造学习。要进入伯克利,首先要通过中国植物生理学研究和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国际知名的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先生的面试。在中关村汤老先生的居所畅谈之后,这位植物学界前辈对邓兴旺的研究工作与科学思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最终,伯克利向这位优秀的年轻人敞开了大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一流高等学府。在这里邓兴旺获得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专攻叶绿体基因的调控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到4年时间他共撰写了五篇第一署名论文,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细胞》、《植物细胞》、《欧洲分子生物学会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志》等业内顶尖级刊物上,提前获得博士学位。

  1992年初,邓兴旺出任耶鲁大学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开始创建自己的实验室。1995年他从上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总统青年教师奖”,这意味着他可以连续5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10万美元研究拨款。

  1998年,因为在植物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邓兴旺被耶鲁大学提前聘为终身教授,成为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常青藤大学植物生物学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2003年,邓兴旺获得世界植物分子学会颁发的Kumho奖,该学会全世界范围内每年仅有一名获奖者。对植物生物学家来说,获得Kumho奖是一种至高的荣誉。同年,耶鲁大学授予邓兴旺唯一的植物生物学终身讲席教授。

  邓兴旺很朴实,他总觉得自己的根是在中国,而事业也将落地于此。他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植物学领域前沿知识和与国内外学术团体紧密联系的优势,加强国内外植物学学术和人员交流,推动国内植物学基础领域的研究。

  北大对邓兴旺的回归格外看中,1999年就任北大校长的许智宏教授热烈地接待了他。许校长不但支持邓兴旺建立“北大-耶鲁合作中心”,还支持邓兴旺参与创建及管理以企业化管理方式运行的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开启了邓兴旺学术之外的另一扇大门。

  2003年,邓兴旺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博士一起,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全球遴选中被选为联合所长,这是中国在发展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创举。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采取改革试点的方式,聘请包括10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24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组成科学指导委员会,从全球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中充分筛选研究员建立研究队伍;由科技部等8个部委为主体组成理事会,而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直接投入5亿元人民币给予支持。该研究所获得充足的资金、实施以科研团队为主体的先进体制,一切旨在探索一条与传统科研体制迥然不同的研究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从零开始的研究所已经成为一个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做为两位共同所长之一,邓兴旺教授为这个研究所的起步、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2009年初,中央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重点引进20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而带动高新产业和新兴学科发展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在这年“”的名单上和北京市海外聚集工程首批优秀人才中,邓兴旺赫然在列。

  “我团队的企业型现代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创立是从那一年开始的。中国农业生物产业缺乏原创的核心技术,产业化方式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种业的发展。我希望能够在作物前沿核心技术创新、作物新品种培育方面做几件实事,期望能够帮助改变中国种业的被动局面。”

  2009年8月,未名兴旺系统作物设计前沿实验室(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前沿实验室”)成立。前沿实验室主要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优良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服务等业务,同时也是高端人才引进基地,目前已聚集了2位人才、3位海聚工程人才、4位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袁隆平院士担任高级顾问,邓兴旺博士担任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前沿实验室是“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核心技术研发机构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良种创制中心”依托单位,在第三代水稻育种技术、小麦新一代杂交育种体系、非转基因、抗除草剂优良籼稻和小麦新品系及水稻全基因组分子育种平台等方面掌握前沿核心技术。

  前沿实验室致力于培育作物新品种核心技术的研发,包括智能不育分子设计技术、非转基因的抗除草剂优良性状作物新品系(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及全基因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并把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作物资源相结合,培育新型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抗逆境、水资源及营养高效利用的作物新品种,实现我国主要作物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暨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战略性转变,加速实现作物的新品质新品种的培育及产业化进程。其战略目标是打造自主创新现代农业生物核心技术研发中心、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基地,为中国未来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科学家研究成果转化,可以产业化。高科技产品不仅为成千上万的家庭提供生活保障,还为社会做出贡献。对我自己来说,作为农家子弟,除了解决自己的温饱,还要考虑如何回报农民和农村。农业生产最关键的问题是种子,我们就要做种苗含有更多科技附加值的东西。”

  近几年,高刘镇按照市场需求,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区域化发展,全镇“一村一品”专业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专业村数量逐渐增多。目前,全镇基本达到县级以上认定的“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主要涉及苗木花卉、蔬菜、水产品养殖等产业。其中连环村和沿河村被确定为市级“一村一品”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示范村,红塘村被确定为县级水产品养殖专业示范村。对于初具雏形的宝教寺、南庄、岗北等村作为“一村一品”重点培育村,力争在产业规模扩张、产业链条延伸、标准化生产方面取得突破,使其尽快步入“一村一品”专业村方阵。

  (2)“一村一品”发展推动高刘镇农村经济发展,富裕了一方农户,全镇“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镇人均收入高500元。

  (3)“一村一品”促进了高刘镇农业块状经济的发展。目前以连环村和沿河村为中心,形成了以日本久井大葱为主的蔬菜产业的块状布局;沿合六叶高速两侧,形成了以岗北、宝教寺、南庄、南仓、高刘等10个村为主的苗木花卉产业条状布局;以瓦东干渠为线,形成了以红塘村为中心的水产品养殖产业的条状布局。

  (4)“一村一品”发展使当地农民逐渐突破了传统小农意识,改变了“求稳怕乱”只注重当前利益的行为,对外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有了深刻的认识,克服了“等靠要”思想,树立了自力更生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5)“一村一品”发展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壮大,肥西大葱协会2008年大葱生产面积40多hm2,2009年扩大到260多hm2,生产基地由县级上升到市级示范基地,未来2~3年,将扩大到1 000hm2,力争成为部级示范基地。

  (1)搞好规划,加大发展力度。自2004年以来,高刘镇认真贯彻落实肥西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精神,出台了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实施意见和建设方案,着力抓好农业产业的发展区域布局,为“一村一品”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08年高刘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高刘镇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内容,把“一村一品”发展作为农业部门和各村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加大工作力度。

  (2)抓好示范,引导发展。以发展连环村和沿河村蔬菜生产以及沿合六叶高速线两侧“万亩标准化苗木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全镇“一村一品”发展。

  (3)搞好宣传,形成发展合力。几年来,高刘镇通过会议、培训、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提高全镇干群对“一村一品”发展的认识,切实把握“一村一品”发展对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全镇上下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政府部门抓领导、业务部门抓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抓带动、种养大户抓示范齐抓共管的基本格局。连环村大力宣传发动,抓科技培训,示范引导推进发展,沿河村和万亩苗木基地抓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土地流转,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促进“一村一品”发展。

  (4)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资金保障。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连环、沿河、红塘等 “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推进村的道路、通讯、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状况。其中连环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示范村建设,投入资金1 000多万元,沿河村结合部级土地平整项目投入1 600多万元。二是切实发挥政策和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农民、企业、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高刘镇的“一村一品”建设。如高刘镇“万亩标准化苗木基地”建设,镇政府从财政上拿出2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13家龙头企业共投入3 000多万元进行产业开发。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产业项目,整合项目资源,向“一村一品”集中,向产业发展倾斜。肥西县政府为高刘镇“万亩苗木基地”建设连续5年每年从财政上拿出500多万元,促进项目产业发展。通过增加投入,改善了“一村一品”发展条件和环境,为“一村一品”发展增强了动力。

  (5)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型农民。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围绕全镇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培养一批农村产业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目前,高刘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培训率100%,入户率达到70%以上,确保重点户有1人掌握农业实用新技术或劳动技能。

  近年来,高刘镇“一村一品”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起步迟,总体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且现存的专业村基本上都属于农产品生产型,产品多为原料产品或初级产品,产业链短,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能力不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存在着农村融资难等问题。因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一村一品”重点村建设。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和优质粮油产业抓好规划,牢牢把握本区域形成的农业经济增长点,跨出第一产业求发展,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优势[1]。当前重点抓好3个重点培育村的产业建设,力争早日全面达到“一村一品”各项要求。

  (2)抢抓机遇,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步伐。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一村一品”发展难得机遇。高刘镇将把新农村建设与“一村一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新农村产业,以蔬菜、苗木花卉、水产品养殖等为重点,建成农产品生产基地[2]。

  (3)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一村一品”发展水平。依托肥西大葱协会等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形式带动农户,开展农产品加工、贮运、销售,提高“一村一品”综合发展能力,给农户带来效益,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3]。

  (4)加强服务,落实政策,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以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督促、鼓励、支持农技人员到基层、到基地为企业和农户开展服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能力;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选派种养大户、村组干部到县内外发达地区学习培训[4];二是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搞好土地流转,加快优势产业扩张;三是在农业项目、农村金融信贷等方面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加大“一村一品”发展投入力度。

  [2] 何三平.楚雄州一村一品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云南农业,2009(10):53.

  [3] 李忠香.借鉴一村一品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8):26-27.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量事实一再表明,农业仍然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近年来,我国农业灾害多发重发,2009年,南方“水深”,北方“火热”;2010年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和范围之广历史罕见,阶段性干旱严重、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高温日数多、强度强,秋冬季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频繁;2012年全球气候不同寻常,“极寒天气”成为全球焦点,近期南方雨水成患,等等,农业生产形势极为严峻。正是基于农业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一号文件强调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农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产业,这些年我国自然灾害、异常气象频繁,但粮食生产还是实现了“八连增”。其中,科技抗灾为实现抗灾夺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保驾护航为我国粮食稳定增产提供了保障,为我国粮食产量实现“灾中求稳,稳中保增”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科技对粮食保稳增产作用的第一位就是种子。据统计,我国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95%,良种对我国粮食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实践证明,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用了一半篇幅涉及农业科技,强调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创新重点、完善创新机制、改善创新条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大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这表明,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要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长期以来,我国业已建立起来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事实上为我国粮食稳定增产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撑起粮食安全的大厦,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科技人员的智力支持,也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好技术只有送到农民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两者合一所建立起来的科技服务强力后盾,有助于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推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稳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强。在2012年中央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强调要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农业战线的方面军,农业科技人员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为农民摆脱千百年来繁重生产劳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机技术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农机技术推广应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装备,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这就为农机研究和技术推广指明了发展方向。

  发展沿海地区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不同国家、省份的沿海地区发展过程都有不同的特征,就我国而言,河北省沿海地区也呈现出不同于浙江、山东等其他省份沿海地区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开发开放较晚。相对于国内其他东部沿海地区,我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二是港口城市规模偏小,大中城市对县域中的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弱。三是城镇化长期落后于工业化,大量公共资源和民间资本都被导向产业发展,产能不断扩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滞后。

  沿海地区各级城镇发展质量与速度差距较大。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传统城市发展基础较好,城市功能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形成新的增长极。相对于城市,县域小城镇发展水平较低、速度较慢,河北省沿海26个市县中,只有任丘市市区人口超过50万,其余的小城市绝大部分只有10多万人口。在小城镇方面,河北省沿海地区中等规模的小城镇数量也较少。河北省沿海共有258个小城镇,每个小城镇平均人口约1.5万左右,人口在5万以上的城镇大多为县、市城关镇,小城镇的规模决定了其吸纳人口能力,城镇带动作用有限,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作用不明显。

  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省内转移就业为主,2014年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本省内转移就业率为93.2%,其中,乡外县内转移率为23.9%,县外省内转移率为12.7%,跨省转移率为6.8%,外省转移者亦以就近转移为主要方式。作为沿海地区的中心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城市在沿海地区的社会发展中居领先地位,有着明显的要素集聚作用,吸引了较多人口。居住在三个城市的人口占沿海地区总人口的27%。从国土面积来看,三市占地34703平方公里,占沿海地区总面积的0.3%,人口密度较高,在沿海地区2个县(市)区人口密度最高的达1.6万人/km2,为人口密度最低县(市)区(0.0271人/ km2)的59倍。

  农村劳动力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兼业的农村劳动力也被称为“候鸟式”迁移农民工,其绝大多数保留土地承包权,每年除农忙季节大多数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外,其他时节在外务工,属亦工亦农型转移。从流动产业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层次商业服务业。201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525万人,占总转移人口的46.6%,转移到第三产业580万人,占总转移人口的51.4%,异地转移但依然从事农业劳动的占2.0%。从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行业分布看,主要包括在制造、建筑、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社会服务业。上述4个部门之所以能够成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决定于其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于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不高的行业特点。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沿海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大部分村镇严重缺乏基础设施,大多只配建有水、电力、通讯等基本生活所需的设施。大部分村镇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全且硬件较差,只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生活质量。以沧州市为例,截至2014年,沧州市农村共有图书馆、文化站348所,普及率仅6%,幼儿园、托儿所1928所,普及率仅23%,敬老院普及率仅1%。而且,大多数村庄建筑布局凌乱,没有可持续的建设规划。在环境维护方面,全市仅有12%的村(总计701各村)实现垃圾集中处理,加之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垃圾处理压力迅速增大,目前村镇垃圾处理清运等设施和管理滞后,垃圾随意倾倒、处理不及时现象严重,环境卫生受到严重威胁。

  沿海城市规模偏小,区域辐射作用不够。河北沿海地区同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沿海城市相比,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一是沿海地区城市规模普遍小,沿海城镇发展的带动能力还不强。唐山和沧州距离唐山港和黄骅港较远,除秦皇岛为河北省目前名副其实的港城外,唐山市距曹妃甸港区70公里,距京唐港区90公里;沧州市距黄骅港区90公里。滨海大港与城市的距离过大,使其缺乏必要的城市功能支撑和产业关联,临港产业园区建设缺少城市功能的支撑,配套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全区的配套服务短期内难以有效跟上。二是唐山湾生态城、黄骅新城、北戴河新城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任务艰巨,能够聚集人气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的中小企业数量偏少,人气聚集不足。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河北沿海地区的工业化明显快于城镇化,虽然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数量大,但与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对比仍显滞后。传统农业经济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73.28%下降到2001年的17.53%;劳动力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92.88%下降到2001年的67.29%,两值相比,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大幅度低于农业产值比重。由此可见,河北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较低。目前,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现代化程度不够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偏低,与发展较快的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再者,就业结构的变化与工业化进程不相适应,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明显滞后。

  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程度低。近年,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和标准的研究更加全面,但是都没有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也缺乏对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总体评价。学者马蔚华认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界定,除社会身份转变和社会认同外,还应从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条件、公共服务、综合文化素质等4个方面基本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指数,用以评价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程度。

  其中,在子女教育方面,虽然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但由于公办学校教学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农村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需求。据课题组调查:农民工子女在务工地接受教育的比重为:公办学校15%,民办学校22%,有63%农民工子女在老家接受教育,成为留守儿童。

  产业升级引发人才需求调整。伴随河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整体规划,人才需求结构也相应变化,其中包括对农民工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新的职业需求、高的职业标准将会不断出现,原有的就业岗位也将会面临淘汰和升级的风险。半数的农民工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在知识水平、技术等级、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偏低的农民工将很难适应迫切的河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需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流通服务等朝阳行业很难获得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支撑。

  提升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改善小城镇交通、供热、排水、燃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推进教育、卫生、医疗等优质资源向小城镇延伸,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定位中等城市、中心镇在区域发展中的服务地位,合理确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城、镇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增强各级城镇服务功能。一方面,推进中等城市建设,加大县城改造扩容力度。另一方面,突出中心镇建设,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1~2个中心镇,合理规划、突出特色,推进中心镇与县城同步协调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结合村镇建设规划贯彻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的理念,进而推进中心镇供热、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发挥城镇对周边乡村的吸引力作用。

  加快沿海现代化服务体系形成,扩大城市规模。服务业是人口城镇化的主要贡献者,服务业就业比重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而迅速上升。国外的实践证明,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工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但是在城市化的加速期,服务业的就业弹性是工业的5倍以上,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同时,服务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行业,就业前的系统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使农民工集中快速掌握技术技巧,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新起点,这就又对教育、培训、科研等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经验证明,通过城镇化,实现人口在城镇的集聚,推动服务业发展,从而改变城镇发展过于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现状,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赋予了城镇新的活力,是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

  完善港口功能,提升人口集聚能力。沿海地区的港口建设对劳动力转移有直接的数量增长贡献。首先,港口相关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如休斯顿港口码头直接为当地提供了8.9万个工作职位,衍生与港口相关的工作职位多达5.3万。河北各港口要为人口聚集提供齐全的城市功能支撑,就需按适度超前的原则,依据目前已初步形成的临港重化工业聚集优势,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功能齐全的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黄骅港、曹妃甸港、秦皇岛港打造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中心港区。

  加快发展以海洋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的区域优势产业,实现农业劳动力人口就地转移。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特色农业区是沿海地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支撑。发展海洋生物、设施,蔬菜、优质水产养殖、农业生态观光园等产业,进而打造为重要产业支撑,并逐渐拉长优势产业链条。海洋产业和特色农业不仅是拉动经济和投资的新增长点,还可以拓展农村就业空间,促进产业发展和中心镇建设互动,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实现就业。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城镇化不仅指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变化,还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行为、职业结构以及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河北省沿海地区的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必须在政策层面加强农村学校教育和劳动人口的技能和文化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培养其职业技能,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引导纳入地方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推广直接面向用人单位的“订单式”培训,建立“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输出”的劳动用工制度。通过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和相关规制,促使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的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的缴纳制度,引导用工单位与农民工建立相对长期的、稳定的劳动合同关系。

  【注: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沿海地区农民工融入城市现状实证研究”研究成果】

  ①张占斌:《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②樊纲,马蔚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中国产业升级》,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

  ③罗瑞英:《中国产业升级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摘要追溯了国内、国外羊肉加工发展的历史,对江苏沿海地区羊肉加工的现状、发展趋势、建议以及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揭示发展羊肉深加工是江苏沿海地区养羊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的必由之路。

  羊肉作为一种优良的畜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类营养保健食品,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1-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加工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

  我国食用和加工利用羊肉的历史非常早,最早的记载可见于北魏《齐民要术》中的“蒸羊”方法,之后在隋唐五代宋辽元明清文献记载的关于羊肉加工的资料则更为多见,如唐《四时纂要》中出现“干腊(羊)肉”的加工方法、元《饮膳正要》中“柳蒸羊”“羊头脍”方法、明代《多能鄙事》中“红羊脯”制法、明《宋氏养生部》中“熝羊”加工方法以及清《调鼎集》中记载类似现代午餐肉的产品“羊肉膏”、“冻羊肉”的制作方法等[3]。随着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发展,我国羊肉加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主要生产冷冻羊肉和少量的羊肉串、羊肉卷、羊肉干、羊肉松等羊肉制品。

  世界范围内的羊肉加工主要是将羊肉作为烧烤及制汤原料加工使用,羊肉加工产品并不多见。羊肉加工技术研究在近年才有所发展。随着国际和国内市场对羊肉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羊肉食品的认同,羊肉加工业的发展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并不断增加;羊肉加工制品的品种有所扩展,加工技术有所突破,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把发展肉羊产业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大肉羊改良和生产的扶持力度,促进地方肉羊产业快速发展。由于地方消费肉类结构中羊肉比例偏少,肉羊繁殖相对缓慢,数量的增加与市场需求基本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肉羊产业在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基础上,生产效益较好,羊肉市场近年来一直被看好,价格较高且比较稳定,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7]。

  江苏沿海地区的肉羊市场主要进行活羊交易,用于羊肉分割、加工以及深加工的比例很低,同时羊肉加工在沿海地区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从事初级羊肉产品的生产,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低下。就羊肉加工而言,存在如下情况。

  江苏沿海地区的羊肉加工企业大部分是2000年以来陆续建成的,处于发展的初期,技术装备较为普通,羊肉产品主要为屠宰初级加工的胴体肉,少量分割肉。羊肉串、羊肉卷、羊肉干、羊肉松等羊肉制品占比例较小;目前火锅店、连锁商超等销售的冷却羊肉的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热销的精深羊制品的生产企业处于空白状态。沿海地区羊肉市场中,活羊及胴体肉、鲜食肉在羊肉交易中占95%左右的份额,加工制品仅占5%,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1,4-5,8-9]。因此,对本地羊肉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农业科研、食品加工单位加强技术合作,拓展产品系列,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提升地方羊肉加工产业的必由之路。

  由于地方羊肉消费习惯的影响,羊肉加工在江苏沿海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科学技术水平较低。早期建立的进行羊肉初加工的企业,借鉴我国20世纪80年代猪、牛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经验,因当时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设施,满足了羊肉市场的需求,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目前部分加工企业为迎合市场需要,引进或自建自动化的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但加工机械装备质量有待提高,与国外先进水平比,机器耐用性差,使用寿命短,精准性不佳,科技含量低,多为组装性流水线,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相似产品质量标准尚未统一[1,10]。

  近年来,国内对羊肉加工方向的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对于羊肉脱膻技术的研究居多,虽膻味形成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利用生物、化学技术进行脱膻的技术成果较多;另外,“发酵羊肉香肠”、“新疆风干羊肉工业化生产技术”、“低温羊肉火腿加工、保鲜技术”、“风味羊肉丸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等一系列研究获得成功;冷却羊肉的电刺激、减菌技术、栅栏技术、保鲜嫩化技术,部分熟制品和新型加工制品的加工技术、包装技术、保鲜技术等的研究成果也陆续被报道[1,2,8,11,16]。由于沿海地区乃至全国肉羊加工业尚处于初始阶段,多数研究未能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成果转化率低。

  完整的羊肉加工体系,是羊肉制品质量的保证,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保障。建立羊肉加工体系需把饲料和饲草的种植及加工、肉羊养殖、羊肉的流通、羊肉的加工、羊肉的质量控制、以羊肉为主的餐饮业、羊肉的零售业等相关环节和机构进行统一组合,形成肉羊产业链条。近年来,内蒙古、山东、宁夏等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肉羊及其加工制品的生产、加工和科研基地,但在肉用种羊的繁殖、杂交改良羊肉的生产、羊肉的屠宰与分割以及羊肉产品的深加工这几大块基本仍处于相互脱钩状态;虽作为肉羊产业大省,但并非羊肉市场的产业大鳄[1]。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肉羊产业需要借鉴其的发展经验,吸收教训,强化羊肉加工的环节,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政府政策资源,科学发展羊肉加工体系,使之成为地方养羊业的原动力,增加养殖户和企业的效益来源,促进肉羊产业体系的健康运转。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羊肉产品的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羊肉产品层出不穷,除了各地的传统产品,还有为适应现代生活而新开发的方便羊肉食品、休闲食品、生物化工产品,使羊肉产品的开发呈现精彩纷呈的状态。但是国内羊肉产品主要是与中国传统加工方法相结合的食品,如腌腊制品、干制品、灌肠制品、酱卤制品、熏烤制品等;或与地区特色饮食相结合,开发如羊肉汤、羊肉泡馍、羊肉串、全羊系列等方便食品。尽管国内生产的羊肉产品品种较多,但是多是区域性消费产品,拥有的市场与大众产品相比相对狭小,需要对配方技术、羊肉加工技术以及精深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附加值高、消费市场广阔的产品。特别是精深加工方面,通过对羊肉成分及理化特性的研究,提取有效物质制作保健品、润滑油,或作为添加剂制作化妆品、日用品等高级制品,如羊胎素及其相应制品在国内也有生产,但质量与国外产品尚有一定的差距;冷却肉的排酸、切割、整形、包装、冷却一条龙问题,其余羊肉制品的实时保鲜问题、营养强化问题、嫩化技术、护色技术、降低汁液流失技术、包装技术、杀菌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干燥技术、提取技术等,都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研究[8,13-15]。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存的生命线,保证羊肉产品质量是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羊肉加工企业的生命线。沿海地区在进行肉羊加工体系建设中,需同步进行完善和配套各项生产标准,加律法规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标准的顺利实施;规范羊肉及其制品加工规程及设施设备、环保等管理规程,健全ISO9000质量认证和HACCP管理体系制度的实施,杜绝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确保羊肉加工制品的安全性[16-17]。

  安全羊肉是生产健康羊肉食品的保证,进行安全羊肉生产需要推行肉山羊的标准化养殖生产,对养殖地区进行科学规划,推广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在养殖过程中建立和遵守无公害羊肉生产的相关法规。这些法规包括《无公害食品羊肉》《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饲料使用准则》《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等[1,9]。

  加强原料羊肉的质量控制,保证肉源安全,在肉羊饲养管理、饲喂饲料、疫病防治等方面完全遵照无公害羊肉的要求进行;为了达到《无公害食品羊肉》的标准和其他相关的羊肉质量标准,还须在肉羊屠宰、加工及环境保护等环节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羊肉产品的最终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羊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9]。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设施装备成为食品加工业发展的硬性条件,而羊肉加工行业也存在这样的状况。在沿海地区羊肉加工企业进行加工设备技术的升级,对产品结构的调整、产品质量的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增强有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3.4 坚持传统肉制品加工方式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的特色羊肉产品研究,稳定国内市场

  我国的传统肉制品经过3 000多年的改良及加工,以其品种繁多、色泽独特、口味优良等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的消费习惯不尽相同,特色是羊肉加工方面主要以维吾尔族、回族等为主要消费民族,其在羊肉的加工、制作、保存等方面有经验,目前国内研究机构已开发出适宜其民族消费、方便的食品,如羊肉汤、羊肉泡馒、羊肉串等产品;但为大多数人群所接纳的高档羊肉产品仍未开发出来。传统羊肉制品的加工方式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如质量安全不宜控制、贮藏时间短、只适于家庭式或作坊式小批量生产等。要弥补这些不足,就必须加大对传统肉制品加工方式的研发力度,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肉制品传统工艺,大力发展添加剂技术、高压技术、腌制技术、辐照技术、真空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并将其与羊肉制品相结合,与现代化生产相匹配,进而实现肉羊加工制品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产业发展[15-16]。

  冷却羊肉及低温羊肉具有口感细腻、滋味鲜美、柔嫩多汁、卫生安全、质量稳定、营养均衡及保存时间长等特点,在国外的肉制品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在市场上占有90%以上的份额。我国冷却肉、低温肉制品的加工技术研究远落后(下转第343页)

  于国外发达国家,在冷却羊肉、低温羊肉的加工及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且未能完全在生产中应用;在技术设备的配套方面也需大力开展研究,强化卫生管理、质量控制、保质技术的研究,提升地方乃至全国冷却羊肉制品的生产水平,推动我国冷却羊肉及低温羊肉制品的生产和消费[2,8-9,13]。

  我国肉羊养殖、加工产业体系建设进程较慢,大部分肉羊生产仍处于分散、单位规模较小、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加工销售脱节等现状。肉羊加工虽发展有近10年左右,但多为作坊式小批量生产,大型加工企业数量不多,且多以屠宰加工为主,进行精深加工及羊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企业很少。国外的肉羊产业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高度的集约化、规模化及现代化水平[1]。江苏沿海地区乃至我国要在国际肉羊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建立以羊肉加工业为核心,涵盖养殖、屠宰及精深加工以及相应科学研究的完整产业链,提高羊肉加工业的现代化水平,保证羊肉加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自从英国相继发生“疯牛病”和“口蹄疫”后,欧洲各地对畜群实行了严格检疫和大规模屠杀,导致羊肉产量下降10%左右,约为11万t,自给率由81%降到76%;美国向澳大利亚、新西兰开放了羊肉市场,澳、新2国的羊肉产量减少了2 000 t左右;俄罗斯因近年冬季寒冷,导致肉羊存栏下降,羊肉生产也受到一定限制[2]。因此,国际羊肉市场上羊肉供应量呈现不足态势,迫切需要新的羊肉供应成员,从而满足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

  从国内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羊肉市场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多元化,羊肉成为大众喜爱的食品之一,羊肉的消费量正呈直线上升趋势,羊肉市场行情将继续被看好,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江苏沿海地区拥有沿海滩涂面积逾46.67万hm2,占全省滩涂面积的75%,年粮食总产600万t左右,秸秆总量近500万t,为发展肉羊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该地区肉羊交易活跃,年成交量达300多万只。目前该地区已有中小型肉羊加工企业5家,年屠宰加工山羊50万余只,远远不能满足地方的消费需求[1,4-5,13]。因此,应在沿海地区科学发展肉羊加工业,推广先进的肉羊分割、冷却羊肉、低温羊肉技术,对地方羊肉加工企业的技术设备进行升级,推动沿海地区羊肉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养羊加工产业业也符合国家的农村产业调整政策,沿海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将发展优质肉羊作为当地农村畜牧结构调整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投资与支持力度加强,并不断加大地方山羊的改良、生产和加工投入力度,推动了肉羊生产的快速增长,发展养羊业的环境条件趋于优化,发展空间较大。预计江苏地区乃至全国羊肉生产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羊肉价格也会保持有利地位,羊肉出口还会继续增长,肉羊加工行业需抓好机遇,积极扩大羊肉的国际市场份额。

  [1] 方梦琳,张德权,张柏林,等.我国羊肉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肉类研究,2008(3):3-7.

  [4] 杨智青,丁海荣,陈应江,等.沿海地区肉羊新品种选育工作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6):89-91,97.

  [5] 杨智青,丁海荣,陈应江,等.江苏沿海滩涂发展牧草业的前景[J].家畜生态学报,2008,29(4):102-105.

  [6] 杨智青,丁海荣,陈应江,等.波尔山羊对徐淮山羊改良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4):73-76.

  [7] 杨智青,丁海荣,陈应江,等.徐淮山羊及波徐杂交一代体重体尺的相关性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07,28(3):53-56.

  [8] 张云霞,刘敦华.清真牛羊肉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学研究,2008,29(1):78-81.

  [9] 刘书亮,张国俊,徐鹏.四川羊肉生产加工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四川畜牧兽医,2007,34(2):10-12.

  [10] 何雪煊,李秋燕,徐新兵.宁夏吴忠市“涝河桥”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09(6):129-131.

  [11] 顾仁勇,银永忠,傅伟昌.羊肉的漂洗脱膻及风味羊肉丝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8(3):213-215.

  [12] 马丽珍,蒋福虎,刘会平.羊肉脱膻及全羊系列肉制品的开发研究现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6):21-24.

  [13] 李同斌.我国肉类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6(3):10-15.

  [16] 马凤霞,海静.宁夏清真牛羊肉产业调整与发展战略思考[J].当代宁夏,2003(1):42-43.

  江苏沿江地区芋头种植历史悠久,各地区拥有多种传统优质芋头特色产品,品种多样,风味独特,口感优良,保健作用显著,享誉周边地区。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江苏省各地特别重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农业产业的发展,沿江优质芋头主产区把当地特色优质芋头作为地方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的重点,使多种地方特色优质芋头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为此,总结了近年来江苏省优质芋头生产情况,分析江苏省近年来优质芋头科研工作进展,提出江苏省优质芋头产业技术研究方向和产业结构构想,为江苏省特色高效优质芋头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江苏沿江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农耕习俗,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消费习惯,使优质芋头成为当地传统地方特色农产品。江苏省优质芋头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区的泰州市、南通市、常州市、苏州市等地,江苏省常年芋头种植面积13 340 hm2左右,沿江地区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0%左右,其中,泰州市芋头种植面积最大,常年种植面积约6 670 hm2,约占全省芋头种植面积的50%;南通市种植面积约3 335 hm2,占25%左右;常州市约1 334 hm2,占10%左右。江苏优质芋头种植品种以乌绿柄优质多子芋为主,也有少量绿柄和紫柄品种,在里下河地区有较大面积魁芋品种。江苏优质芋头种植方式是以农户零星自发种植为主,种植面积10 672 hm2以上,占全省芋头种植面积的80%以上,专业化规模种植基地总面积2 668 hm2左右,占20%左右。

  在长期种植过程中,江苏省各地芋农经不断引进和筛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农家品种,一直以当地的特色农家品种为主,目前江苏优质芋头地方特色农家品种如下:靖江香沙芋,是靖江市著名地方土特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门香沙芋,是海门万年香沙芋,是海门市优质芋头地方品种,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太仓新毛芋,是太仓市的特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泰兴香荷芋,是泰兴市地方优质芋头特色产品,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海安雅舟香芋,是海安市地方特色优质芋头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另外,还有金坛红香芋、如皋香堂芋、兴化龙香芋、姜堰紫荷芋、常熟香蕉芋等优质地方特色农家品种。

  ①品种退化严重 江苏省传统芋头生产上以群众自留种为主,很多农户用种混乱,不少地方农家品种严重混杂,若不及时提纯复壮,这些地方特色品种将逐步消亡。另外,生产中芋头主要通过无性繁殖,长期生产中不断受病毒病感染,病毒积累导致品种退化严重,不少地方优质芋头虽然保留了原有的食味品质,在外观品质和丰产性能方面与正宗传统的优质芋头特产相差甚远。而芋头繁殖系数较低,在优质芋头引种、提纯复壮和育种时,由于种源量少,很难迅速形成较大规模种芋,限制了地方特色优质芋头规模化生产的发展。

  ②种植技术落后 江苏省芋头种植一直沿用传统的有机型栽培技术,采用人工作业,其优点是保持独特风味和优良口感,缺点是种植过程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且农户的种植技术标准不一致,不能适应现代高效农业轻简化、省力化和标准化生产的技术需求,规模化种植往往因用工过多而亏本,若不改变现有的传统种植技术体系,江苏优质芋头产业不可能转型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

  ③产业体系欠缺 目前江苏省各地芋头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存在3个主要问题:一是芋头产销脱节,优质芋头是日常消费产品,需要周年均衡供应,而江苏优质芋头在10、11月集中上市,收获期和市场销售严重不一致;二是各地优质芋头产品的品牌建设工作滞后,市场管理不严,假冒产品充斥市场,不利于地方特色优质芋头知名品牌的形成;三是芋头产品销售模式落后,绝大多数芋头产品以新鲜毛芋头直接销售,销售辐射面不广,限制了产业发展。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扬州市农业科学院、泰州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对当地优质芋头特色地方农家品种进行提纯和筛选,育成了一批芋头新品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靖江香沙芋农家品种育成苏优芋1号(鉴定编号:苏鉴芋头201501)和苏芋2号(鉴定编号:苏鉴芋头201601),以金坛红香芋地方农家品种育成苏芋3号(鉴定编号:苏鉴芋头201602),以福建永泰红芽芋地方农家品种育成苏菜芋2号(鉴定编号:苏鉴芋头201502);扬州市农业科学院以张家港芋头农家品种系统选育出扬芋1号(鉴定编号:苏鉴芋201503),以兴化芋头农家品种辐射诱变育成扬芋2号(鉴定编号:苏鉴芋201504);泰州市农业科学院以泰兴香荷芋地方农家品种育成泰芋1号(鉴定编号:苏鉴芋头201603),以兴化龙香芋地方农家品种育成泰芋2号(鉴定编号:苏鉴芋头20160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靖江香沙芋为材料,研究了芋头茎尖脱毒组培技术,根据研究和实际示范应用结果,集成了芋头脱毒种芋的三级繁殖体系,并在靖江市建立了靖江香沙芋脱毒快繁体系,年培育靖江香沙芋脱毒组培苗3万株,繁殖脱毒核心种芋60万个,生产脱毒原种芋15万kg,脱毒种芋在生产上较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正在推进泰兴香荷芋、兴化龙香芋、如皋香堂芋等地方优质芋头农家品种脱毒种芋快繁体系的建设。

  随着江苏省各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质芋头在沿江地区有关县市受到重视,各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地方特色优质芋头产业积极性较高,而传统的栽培技术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不适宜规模种植需求,研制既能保持各地特色优质芋头原有风味和优质口感、又能适应规模化种植需要的轻简省力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是江苏省优质芋头特色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合沿江地区农业科研单位开展了芋头新型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总结形成了芋头起垄覆黑膜轻简规模化栽培新技术,并研发了芋头专用有机肥等配套技术,引进和改造了配套的农机具,使种植环节大幅度化,大大降低了芋头种植用工和劳动强度,优质多子芋类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为江苏省优质芋头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要对江苏省沿江各地区地方特色优质芋头农家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和筛选,遏制江苏各地区地方特色优质芋头农家品种混杂退化的势头,确保各地特色优质芋头品种种性,保持传统优质芋头的独特风味和优良口感;同时,实行产学研联合,依托各地优质芋头产业经营主体,逐步推动江苏各地特色优质芋头地方品种的脱毒扩繁体系建设,各地优质芋头实行脱毒种芋定期更新制度,恢复各地特色优质芋头品种原有的种性,奠定各地区特色优质芋头产业优质高效的基础。

  ①优质芋头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江苏优质芋头传统种植技术费事费工、劳动强度大,全面推进优质芋头机械化生产是江苏优质芋头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满足优质芋头生长发育和高产优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现有栽培技术体系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革新,研究既保证优质芋头高产优质、又满足全程机械化作业需要的轻简栽培技术。与农机研究机构联合,改进和研制新型芋头专用农机具,重点在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配套高效适用农机具,推动芋头全程机械化生产。

  ②优质芋头大棚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上海市周边和沿江地区有中秋节和除夕吃芋头的习俗,而江苏沿江地区的优质芋头迟熟,成熟期一般在10月和11月上中旬,中秋节上市产量和品质都不高,另外,优质芋头不能在田间露地安全越冬,规模化储存难度大,全部依靠零星种植户家庭自发储存供应市场,不能满足春节期间新鲜芋头的市场供应。优质芋头大棚促早和延迟栽培是满足中秋节和春节“两节”芋头供应的有效技术,也是优质芋头高效种植技术之一,随着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江苏省各地探索优质芋头设施栽培,对芋头设施栽培技术体系产生了迫切需求。对优质芋头大棚高效种植模式的适宜播期、适宜密度、科学施肥、绿色防控、水肥管理等措施进行完善配套,形成优质芋头大棚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实现技术体系标准化,并进行较大面积示范,应用配套农机具,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芋头是日常消费产品,而江苏优质芋头集中上市,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研制保持优质芋头优良品质的中长期保鲜技术,是江苏地方特色优质芋头产业发展的保障性技术。依托芋头经营主体,以强化保鲜加工环节在产业链中的耦合和增值为目标,集成既能保持优质芋头原有风味、又能适应优质芋头产品规模化的保鲜加工新技术;融入尽量少加工、多保留营养活性物质,生产营养健康食品的现代加工理念,生产符合消费者食用习惯的优质芋头加工产品;研制利用优质芋头母芋、小芋仔等外品加工增值的技术,提高芋头产业综合效益。

  强化设施投入,发挥示范作用。2007年,叶依斌在建湖投资兴办了九龙园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当年栽植桂花、樱花、红枫、金森女贞及各类苗木花卉45万株。为了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叶依斌不断增加设施投入,经营规模迅速扩张,目前,基地核心区已达5000亩,建成10公里硬质道路、3座排涝泵、8座农桥及河道疏浚等配套基础设施,并建有1万平方米GSW-832型连栋温控大棚、2万平方米日光遮阴大棚,培育高档名贵花卉500万株,亩纯收益可达8000元,园区被盐城市政府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创新合作模式,发挥辐射作用。发展一个产业,其终极目标是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这是叶依斌不变的追求。多年来,他以基地为载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公司的从业人员中农民已达千人,人均年工资收入超2万元。他以市场和技术优势,吸引和扶持周边万余户农民发展花木生产5万多亩,亩平均增效3500元,合计增加农民收入1750万元,户平增收1.75万元。

  扩张生产规模,增强吸附功能。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在九龙园艺工程公司的带动下,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的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分工也越来越专业,有专业从事种苗繁育的,有专业生产花卉盆景的,有生产乔木苗木的,有从事营销的,也有长年在基地务工的。目前,建湖县有近10万农民直接或间接从事林业生产,年增效益近3亿元。

  构建科技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农业项目不与科技联姻,永远找不到市场,也产生不了效益。九龙园艺的规模扩张,始终是与科技同步的。叶依斌就把建立产学研基地摆在公司发展的首位,公司还未挂牌,科研项目部就先开展工作,13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承担起为公司“导航”的重任。去年10月16日,九龙园艺科技研发中心落成,南京林业大学产学研基地、深圳农科集团太空兰花产业化生产基地和盐城市林业局沿海造林种苗繁育基地揭牌。

  引进新型品种,提升市场竞争力。借助强大的科研力量,九龙园艺不断培育研发新产品。 “竹柳”是他们首个引进、培育的耐盐碱新树种,填补了国内沿海盐土农业树木种植的空白,在沿海大开发中派上了大用场。现在,公司年可生产优质造林苗300万株,是华东最大的竹柳快繁培育基地。绵延上千里的江苏沿海滩涂,仅靠一枝“竹柳”成不了风景。叶依斌通过与中科院农业科技研究所的合作,请来了德国专家卢茨和他的团队,凭借一流的技术,成功引进、培育出挪威枫、夏栋、欧洲白蜡树、美国红橡树、树锦鸡儿、欧鼠素等10多个耐盐碱品种,成为南通、连云港、盐城等地的沿海滩涂一道亮丽的风景。

  培育本土人才,增强共富带动力。目前,公司拥有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60多名,培育种植各类常绿、落叶、彩色和耐盐碱树种60多个,拥有以竹柳、美国红枫、日本樱花、红叶石楠、加拿大紫荆、黄山栾树等为主导产品的苗木600多万株,被江苏省列为32家典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

  建立专业营销机构。九龙园艺刚成立就组建了昌盛花卉苗木营销分公司,专业从事花卉苗木营销人员,由几十人壮大到2000多人。他们不仅推销基地种植的花卉苗木,而且把市场需求的信息带回来,以销定产,市场也由当地城建项目、园区绿化、公路绿化项目拓展到沿江、沿海开发项目。相继在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新区建立营销公司,在长三角地区县级以上城市、省级以上经济园区建立营销网点,保证基地和农户生长的花卉苗木产得多,售得出。

  科技类图书一向是紧跟科技发展的,它往往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最受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所青睐的。记者走访了多家科技出版社后发现,虽然各出版社出版的科技类图书占该社推出的图书总比例已有所下降,但各行业类专业图书依然占到一半以上。例如,海洋出版社新推出了冒险、科幻类图书,但是海洋和计算机类的图书比例依然占到50%以上。

  科技类出版社除了沿袭各传统专业图书之外,也有新的扩展。比如,冶金出版社的冶金、矿业等专业类图书占到七成以上,而据其编辑杨秋奎说,冶金社这两年也在努力发展大科技类图书,科普类图书已有涉及。气象出版社也是如此,《家庭教育系列丛书》就是该社今年宣传的重点。

  为了取悦青少年读者,出版社可谓是费尽心机,从原创到引进,从童话到百科全书,真是应有尽有。少儿科普图书早就换掉了以前板着面孔说教的形象,以各种各样有趣的形式来赢得小读者的“欢心”。

  据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张政介绍:北京科技出版社今年共展出400多种图书,少儿类图书占到50%以上,超过了纯科技类图书。他们现在更偏重于儿童教育,比如“左右脑开发系列”、“儿童智益游戏”等。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也开始涉足少儿教育类图书,据该社发行部主任孙虎介绍,胎教系列丛书是今年重点宣传的图书之一,如《实用胎教早教百科》。与此类似,河北科技出版社也推出了《育儿大讲堂》。

  今年的医学类图书显示出从学院走向百姓生活的趋势,不仅仅是医学成果的介绍,更多的是对生活中健康知识的普及指导。

  在引进外国医学图书方面,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依旧把《血管和腔内血管外科学精要》引进版图书作为主打。该社的另一本主打书《改变思想 改变生活》则用一个外国人对“老子”的体会,从一个有趣的视角,诠释这部中国古代经典。天津科技出版社这次则以养生保健的图书《排毒不如防毒》、《食物减压》进入生活书行列。

  北京科技出版社的中西医学类图书更是多达150多种,占到展出品种的30%以上。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6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