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科技赋能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2-21 06:18    文字:【】【】【
摘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由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1年成立)、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由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1957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1981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宏观研究室(1992年成立)等独立机构逐步整合而成。是以农业信息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信息所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秉承 “服务立所、创新强所”的宗旨,以信息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人才团队建设、条件平台建设为手段,明确研究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整合科技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农业信息科技发展,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信息所内设机构34个,包括21个业务部门,6个专项工作办公室、6个职能部门、1个后勤保障部门。拥有国家农业图书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公开出版学术和行业类期刊12种。

  信息所现有人员873人,包括在职职工308人、离退休职工225余人、长期聘用人员184人、在读研究生156人(含留学生)。在职职工中,高级职称占40%,拥有博硕士学位人员占81%。

  信息所关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等学科发展,致力于实现农业信息领域的公益服务、决策咨询、科研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主要包括以下三大学科领域:

  (一)农业信息分析研究。面向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需求,聚焦海外农业研究、信息监测预警、农业风险分析、农业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建设具有全球视野、学科融合、专业化手段的高端农业智库,为科学智能决策和应急服务提供支撑。

  (二)农业信息技术研究。面向智慧农业重大需求,聚焦智能管控、视觉感知、物联网、空间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及在农业农村全产业链中的集成应用,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系统技术与产品。

  (三)农业信息管理研究。面向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需求,聚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组织、云计算等大数据关键技术,搭建农业领域大数据并行计算环境及实时计算服务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信息技术体系,为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数据与技术服务。

  信息所肩负着国家农业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重任,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农业分馆,牵头全国农业科研系统电子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工作,为全院及全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决策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文献保障和知识服务。国家农业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210万余册,其中图书31万余册,古农书、地方志等15000余册。订购中外文科技期刊4000余种,其中1100余种是全国的孤本;引进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80余种,涵盖12000余种中文全文期刊,95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

  信息所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化基础网络及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部门,承担京区院机关和各研究所的网络接入、院所两级“1+36”门户网站群系统开发与运维、电子邮件系统管理与维护、ARP系统建设等工作。通过建设国内(外)一流的科研信息生态环境系统,为农业科研管理、科技创新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

  信息所共编辑出版12种科技期刊,包括《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英文)、《生物技术通报》、《aBIOTECH》(英文)、《农业展望》、《中国乳业》、《农业科技通讯》、《中国猪业》、《智慧农业》、《农业图书情报学报》、《农业大数据学报》、《中国畜禽种业》,其中《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生物技术通报》入选中国科协“卓越计划”。上述期刊全面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科技成果,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所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包括农业农村部农业监测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区块链农业应用重点实验室。4个全国性学术机构挂靠信息所,包括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情报、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 牵头“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该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框架下的专业联盟。研究所充分发挥这些学术平台的作用,紧密围绕科技创新和公益服务两大中心任务,联合同行专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和宣传培训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际合作方面,信息所先后与英国、加拿大、荷兰、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FAO、CABI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农业信息科技合作,“十三五”期间签订国际信息科技合作协议20余份。信息所连续多年为我院参与APEC、G20、金砖国家等国际会议机制提供研究支撑,与WFP、FAO、IFAD、CGIAR等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与AGRA、FARA等区域组织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研究生培养方面,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之一,承担农业信息学科体系的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农业信息分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农业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在读硕、博士研究生150余人,包括近10个国家的留学生。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农业信息与管理学科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信息学科建设与发展。

  中国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学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为主体科研任务的公益性单位。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积累,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加强了科研创新,取得一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信息科研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是以农业信息学科研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为主体科研任务的公益性单位。经过多年的科研实践和研究积累,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农业信息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三大学科领域加强了科研创新,取得一批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农业信息科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世界信息学科发展趋势,在农业信息关键技术、农业宏观战略研究、国家高端智库、图书文献信息、网络支撑服务、期刊出版与信息传播等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信息所),是以大数据驱动下的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服务为主要方向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确立了数据科学、农业信息管理、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分析四大学科领域的农业信息学科体系,是全国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2019年11月20日,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和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承办的“2019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举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并讲话,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任振鹤等省市领导出席。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等发布了《2019 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2019 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与支撑产业发展报告》、《2019 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和《2019 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专项研究报告和智库报告。此外,论坛还发布了“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发布了《2019 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遴选出10项能够充分代表2018年我国农业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具体包括:构建多重组学体系,找回“失落的番茄美味”、发现水稻自私基因,挑战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兼具高产与抗稻瘟病基因、发现兼顾产量与肥效的关键基因、3000份水稻基因组重测序成果、解码陆地棉纤维品质和产量的遗传秘密、揭示亚洲棉从南到北的分子演化规律、发现阻断H7N9病毒由禽向人传播疫苗、揭示可转移性黏菌素污染人类食物链规律、发现植物防卫免疫新机制。

  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义萍发布《2019 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遴选出以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南疆无膜棉新品种培育及其配套技术、设施西瓜甜瓜农药化肥减量与简约化生产技术等为代表的十大新技术,以长丰鲫、中畜草原白羽肉鸭、团头鲂新品种“华海1号”等为代表的十大新产品,以及以鸡个体生产性能信息采集智能装备、多垄多行花生播种联合作业装备、深施型液态施肥机为代表的十大新装备。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发布《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与支撑产业发展报告》,报告剖析了公益性组织在农业科研创新、农业科技推广等领域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发布《2019 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前沿遴选出2018年度农业领域62个研究热点,其中包括14个研究前沿,并对10个重点热点前沿进行了分析解读。报告显示:中国加快发展步伐,在8大学科62个热点前沿中总体表现力以绝对优势稳居全球第二,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农业信息与农业工程2个学科领域表现最突出,持续引领全球,排名第一,在作物、畜牧兽医和农产品质量与加工3个学科领域排名第2-3名,植物保护、林业和水产渔业3个学科领域总体实力相对较弱,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发布《2019 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报告显示:2014-2018年间,中国的科技论文总体竞争力位居全球第二,科研生产力排名第一,持续领跑,科研影响力稳中有升,仍存在差距,美英中三国科研卓越力全球领先,美中英三国国际合作力遥遥领先,三国科研合作紧密,中国在分析化学与应用化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技术、兽医学、生物学和农业信息技术6个学科领域表现最突出,科技论文竞争力全球排名第一;2014-2018年间,中国专利总体竞争力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在动物养殖与管理、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农业机械装备、动物营养与饲料和植物营养与肥料5个领域相对技术优势排名第一。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汪学军发布了评选出的50名服务之星,张桃林副部长为服务之星代表授牌。

  张桃林讲线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8.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9.1%,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和交叉融合技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深刻。农业科技领域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以生物技术、智能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重大突破为标志,并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科技革命。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在生物育种、智能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在合成生物、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受制于人的核心关键技术上,加快重点布局和创新突破。当前,正值谋划“十四五”和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乡村全面振兴对科技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全面和迫切。特别是要重点处理好短期和长期、政府和市场、自主和合作、单项和集成等“四个关系”,重点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把握未来农业发展主动权等“四类任务”,重点抓好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研-推广-培训“三大体系”融合贯通、加快开放交流合作步伐等“四大举措”,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化应用水平,为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论坛设置了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智能技术、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成果对接等4个分论坛,农业智能技术分论坛由信息所承办。

  分论坛主席孙坦副院长致开幕辞。论坛报告及交流活动由信息所所长周清波主持。邀请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刘青山院长、农科院信息所柴秀娟研究员、顺丰丰农科技总经理刘伟、华为农业CTO尚岩6位专家作大会报告。与会专家围绕农业大数据、智能机器人、遥感图像分析、农业智能感知、区块链与5G农业应用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数字农业的现状、发展路径及未来趋势。

  农业智能技术分论坛活动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强烈反响。一致认为,数字化、智能化是我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农业智能机器人是节约生产资料、提升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领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农业智能感知的核心推动力。农业生产需求、科技研发、企业推动的有机融合必将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快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此次论坛是一场千余人盛会,参会代表1300多人,来自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各省农业农村(农牧)厅、省市农业(农垦)科学院、涉农高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企业、新闻媒体等单位。

  更多

  更多

  关于公布2023年度农业农村部农业监测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拟资助项目的通知

  关于公布农业农村部农业大数据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拟资助项目的通知

  关于公布农业农村部区块链农业应用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课题拟资助项目的通知

  关于公布2023年度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拟资助项目的通知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6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