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农业科技动态范例6篇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2-18 07:27    文字:【】【】【
摘要: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长期以来,受技术、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舒尔茨(1987)指出农业科技

  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长期以来,受技术、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舒尔茨(1987)指出农业科技投入促进是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动力。一般而言,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农业科技活动的一切投入的总和,当用于农业科技活动的资源投入形式都用货币资本来表现时,科技投入也可称为科技经费的总投入。早在1989年《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就将科技兴农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报告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农业问题,科技兴农尤为重要”。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不断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8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着重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文件指出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就农业科技投入以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而言,已有一些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关于农业科技投入的界定,王安国等[1]认为,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按年度计算的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的支出总和,包括其支出和使用的配置和效率情况。袁康来[2]、姚永康等[3]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投入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农业科技实力的关键因素,通常可以用农业科技经费的投资强度来衡量。农业科技投入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及农业经济的增长。就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囿于数据的可得性,国内有关的文献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梁平,梁彭勇[4]等人的分析,他们运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而且其长期响应作用程度更显著、更稳定。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仅使用VAR模型并不能得到客观的结果,所以本文以山东为例,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关系,探究了农业科技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并结合农业科技投入的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1998年到2009年,山东省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总经费增长了近16倍之多,在总体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据财政部门统计,2009年,山东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31.9%,而在1998年这一比重仅为8.5%,10年间增长了约2.75倍。虽然财政用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比重大幅提高,但与其他行业比,这一规模仍相对较小,农业科研投资强度还比较低。此外,山东每年所立项的农业科研项目数量大,涉及领域广,导致投资重点分散,单个项目所得支持的非常有限,无法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一些能够经济社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没有及时得到转化和应用,科研成果的价值没有完全得到体现。

  目前,我国国内投入到基础研究和投入到应用研究的比重,平均水平为1.67:98.33,山东省为1.32:98.68,两者之间的比例和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在农业科技活动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其属于创新性科技活动,对于基础研究投入的严重不足,必然导致农业科技储备和农业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储备不足。此外,农业科技投入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取得一定的农业科技成果,并通过这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促进农业的发展。从山东省1998年以来农业科技的效益来看,资金投入的总体产出效率不高。1998年以来,山东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应的成果却并没有较大增长。

  由于政府在农业科技资金投向的决策上随意性较大,主管部门没有制定一个总体的规划,在农业科技资金投向领域决策时也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支持的目的性、导向性较差,决策时往往受到较大的人为因素影响。而且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科技成果的转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科技创新的过程往往伴有较大风险。因此,农业科技活动需要不断的投入才能取得重大的突破。但一直以来,由于政策和体制的原因,对一些大型的农业科技研究项目难以连续地、集中地加以投入和支持。特别是市、县政府和基层一些地区,为尽快发挥经济效益,在资金投入时往往更加倾向于那些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对那些周期长、风险大、短期内难以见到效益的项目则投入积极性不高。

  未来5至10年,农业科技将发生显著变化。我们在分析未来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如下5个领域分别介绍其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1)大规模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和在植物上的利用技术将快速发展。科技发展主要特征: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将进一步加速,系统生物学将为大规模基因资源发掘和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通过基因型分析,综合应用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克隆与转基因等技术成为高效种质创新的主体思路。

  (2)光合作用研究的可能突破将加快未来植物现代育种大变革的速度。科技发展主要特征:加快探索碳循环调控的遗传控制规律,在提高光合效率上产生新的思路和手段,为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增加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能途径;产生“设计作物”新概念,并开始显示在农业产业中引领作用。

  (3)系统生物学将为大规模基因资源发掘和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科技发展主要特征:系统生物学研究将在转录水平(转录组学)、蛋白质水平(蛋白组学)以及代谢水平(代谢组学)等三个主要层次对影响一个或多个复杂生物学过程的多个基因及其互作网络开展功能研究,并将形成高通量、配套的研究技术;系统生物学将为大规模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从而显著地改善人类对复杂性状分子机理的认识和加快改良生物学性状和物种特性的实践活动。

  (4)分子设计育种将提供大量突破性品种并催生智能植物品种的诞生。科技发展主要特征:植物质量性状的分子标记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理论上将趋于成熟,技术上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功能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将产生的大量基因资源和对关键基因功能解析的进步,并为作物转基因育种提供材料和快速发展的动力;到2020年,主要粮油作物的基因转移和优异种质创新技术接近完善。

  (5)第二代生物质原料生产将成为大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发展主要特征:由于以粮食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质能源发展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威胁,以农林废弃物和能源专用植物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质生产技术和原料生产技术工将得到快速发展;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将在能源植物的研发速度上产生主要影响。

  (1)大规模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和在动物上的利用技术将快速发展。科技发展主要特征:动物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评价、发掘、保存和利用的分子和细胞技术以及与之配套的技术体系将得到快速发展;系统生物学将为大规模动物基因资源发掘和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有市场价值的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将在经济动物上得到初步应用。

  (2)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相结合培育新的动物品系是动物遗传育种发展方向。科技发展主要特征:利用传统育种方法扩繁优质种群和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新的畜禽品系相结合,是今后5~10年动物遗传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畜禽水产动物的分子设计育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分子设计育种将依赖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遗传学的知识,得到显著发展;重要畜禽水产动物主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和分子设计育种基础研究已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和关注。

  (3)动物克隆技术和转基因动物将进一步取得突破。科技发展主要特征:动物克隆技术将在更多的国家和更大规模上研发发展;提高动物克隆成功率的新技术将取得重要突破;克隆转基因动物将在药物产业得到初步应用并将显示巨大的开发和市场潜力。

  (4)优质经济动物的良种化和健康养殖科技发展将出现新的突破。科技发展主要特征:低脂肪、高蛋白的优质畜禽水产品科技将成为动物的良种化的重要研发方向;养殖生物特别是海水养殖生物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产量等诸多经济性状方面的遗传改良潜力技术将引起关注;动物养殖的生态学管理、健康养殖和资源环境改善科技发展加速,实现养殖布局科学、优质高效、节能减排等目标。

  资源节约型农业主要包括节地、节水和节能型的农业,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耕地质量定向培育科技研发体系在不断加强。科技发展主要特征:基于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建设智能化无线网络监测体系与分布式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土壤肥力评价和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土壤环境质量、健康质量的培育技术和土壤质量的恢复重建技术体系,障碍土壤改良的生物、耕作和化学改良剂技术。

  (2)发展农田生态系统节水技术体系和建设流域水资源保障体系。科技发展主要特征:通过工程技术,建立最低水消耗的输水系统;水源配水、墒情预报、田间灌溉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综合农业技术措施的集成体系;旱地节水农业发展综合技术体系;利用封闭型农田气候工程,抑制棵间土壤蒸发;发展抗蒸化学剂抑制土壤蒸发和减少作物蒸腾;开发基于ET管理的真实农业节水新技术;基于流域知识管理的农业节水型社会科技和政策。

  (3)高效新肥料的研制和集成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和能源的高效利用技术研发。科技发展主要特征:肥料技术向复合高效、缓释/控释和环境友好等多方向发展,特别是可控释肥料研发技术的创新(如生化抑制剂型缓释肥料、低水溶性无机或有机合成肥料等技术);利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作为养分控释载体的胶粘肥料技术代表了可控释新肥料发展的新方向;农田化肥养分和有机废弃物养分的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增加水土保持能力的少免耕措施与技术。

  (1)支撑食品安全的生产技术将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科技发展主要特征:注重有机食品和自然食品科技支撑体系;将环境与健康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注重替代化学品的农业生物技术、生物肥料与农药的开发;加速发展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和新型农药的研发;注重植物抗性诱导因子的开发并应用到植物病害的防治实践中;注重畜禽水产营养代谢及其调控、动物环境控制及其饲养技术、动物排泄物无害化增值处理方法研究、动物养殖过程疾病控制和健康养殖标准制订等将继续成为国际动物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科技将得到更大的关注,特别是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6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