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我国农业科技的研究进展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1-21 22:04    文字:【】【】【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成为农业改革的重点。进入新阶段,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成为农业改革的重点。进入新阶段,农户的科技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对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新品种的需求,对轻型栽培技术的需求,对信息与技术培训的需求,以及生态安全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农户科技需求的巨大变化,对农业科技研究和科技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的农业科技[1]推广体系难以满足农业科技服务多方面的需求,改革与完善现行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高效、灵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现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难以满足农业科技服务多方面的需求,改革与完善现行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高效、灵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日益开放,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新的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许多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而我国传统粮棉等农产品由于标准化程度差、品质较低等因素而面临市场萎缩的挑战水果、畜牧业等产业也普遍存在品种单调、加工粗放、卫生安全等问题。我国要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降低农业生产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效益低下,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较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成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实践证明,要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推广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3]。2004-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已连续出台个一号文件,提出对农业科研、科技创新及农业科技推广的指导性意见。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幵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使科技推广与应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后,不少学者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卢良恕[4]、蒋和平[5]等。总之,他们都认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应该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总之,农业科技推广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扩散和农民的釆纳与应用,在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面对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国内农业资源的约束和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

  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Sally等[6]研究澳大利亚西部的农业科技推广活动,指出农业科技推广活动能够提高生产率和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根据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现实情况建构适应市场化、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论文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初步形成了一个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的系统研究框架,但这仅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特别需要实践的进一步验证和政策空间的持续拓展。因此,对农业科技推广创新的研究工作任重道远。

  (1)对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组织变革、运行机制、大学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协会等的关联协调的研究后研究的重点。

  (2)在高校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论证。需要选取典型地区,展开深入的实地调查以获取更为详尽的微观层面的一手资料。需要对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具体做法和成效进行比较,以凸显大学农业推广的特点和作用。

  (3)在研究方法上欠缺计量经济分析,今后的研究可以考虑选取评价指标对农业科技推广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

  分和有生力量,建设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是科技、教育、农业协同发展的有益尝试。今后的研究选取典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1]刘文曾,《试论农业科技的推广以及成果的转化》,《农林经济》,第9期:115-117。

  [2]沈光华,2011:《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的对策分析》,《种业导刊》,第3期:26-29。

  [3]朱方长,2009:《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设计》[D],湖南农业大学.

  [5]蒋和平,辛岭.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精品论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 ==================================================================== == 摘要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对策 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 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而如果没有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持,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实现[1-4]。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持续动力。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和农村科技水平,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实现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推动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深入分析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保障农业科技创新顺利推进的必然选择。 1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增长迅速,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主体不断扩大,政府的一元化供给状况被打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困境。农业科技创新的自主研发突破不断,许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文/ 陈阜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既是农业新技术开发、转化、推广的重要基地,也是新型产业培育和农村科技服务的主要平台。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总体部署,由科技部牵头,联合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中科院、中国农业银行等5个部门,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原则,分两批在全国批准建设了3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在各有关部门大力协作、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国家农 业科技园区(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和样板作用得到体现,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农村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并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成为农业新技术开发、转化、推 广、培训的重要基地,园区市场化运作水平及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并通过积极探索机制和体制创新途径,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典型模式。 在工作层面上探索出了园区管理的有效模式,形成了良性的运行机制和完备的规章制度。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工作原则;并建立了部门联合推动、地方为主的管理运行机制。为了规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科技部会同农业部等六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的补充通知》、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文件,建章立制,健全和规范了各类规章制度。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行动态 管理模式,园区试点建设几年后,将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和评价指标进行评价、验收和考核。验收合格的试点园区将正式挂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牌;不合格的试点园区将撤销其试点园区资格。 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平台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使大批农业新技术得到示范应用和辐射推广。 科技园区 园区在充分发挥“窗口”展示功能基础上,注重农业技术孵化和开发能力建设;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组装、集成和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通过园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之间技术传播和扩散,增强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能力;通过不同形式

  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①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还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显示: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从传统农业发展和过渡到现代农业,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正面临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迫切且现实的问题。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口接近十四亿的大国,而耕地总量约为13000万公顷,人均耕地小于0.1公顷。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许多地方有只搞经济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现象,农业中土地、人力、农业资源等大量流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促进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提升。当前中国的粮食问题,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有的地方过剩而有的地方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当前整个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个矛盾,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持续低,因此,农民要增加收入很困难。 (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生产方式上回到了中国以前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落后、停滞不前。其次,自给自足、很少依赖外界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传统,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具有现代化的条件。再次,集约型的劳动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活动。而且,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对科技知识缺少认识也是制约农业增产的因素。最后,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上资源的不足,投入过多但收益甚少,缺少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的研究进展 1.1我国农业科技的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成为农业改革的重点。进入新阶段,农户的科技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对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新品种的需求,对轻型栽培技术的需求,对信息与技术培训的需求,以及生态安全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农户科技需求的巨大变化,对农业科技研究和科技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的农业科技[1]推广体系难以满足农业科技服务多方面的需求,改革与完善现行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高效、灵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现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难以满足农业科技服务多方面的需求,改革与完善现行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高效、灵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 2.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日益开放,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面临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新的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许多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而我国传统粮棉等农产品由于标准化程度差、品质较低等因素而面临市场萎缩的挑战水果、畜牧业等产业也普遍存在品种单调、加工粗放、卫生安全等问题。我国要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降低农业生产成

  本,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2]。 3.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效益低下,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较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成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实践证明,要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推广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3]。2004-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已连续出台个一号文件,提出对农业科研、科技创新及农业科技推广的指导性意见。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幵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使科技推广与应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后,不少学者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卢良恕[4]、蒋和平[5]等。总之,他们都认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应该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4.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目的 总之,农业科技推广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扩散和农民的釆纳与应用,在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面对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国内农业资源的约束和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

  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黑龙江地区农业规模化走在前列,初步达到农业 2.02.0段,全国平均来看,2025 年实现农业 关注农林牧渔的读者,如果想加入“农林牧渔专业讨论群”,请即回复后台“农业”,我们审核通过后将尽快将您安排加入到相应的微群讨论组中。谢谢您的光临,大公馆欢迎您! 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农业1.0 是机械化生产为主、适度经营的“种植大户”时代;农业2.0 3.0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农业 的跃升本应该是自然缓慢演进的,但这些到2.01.0 到的后半场加速:从 1.0 2.0 我国农业很多流动人情况并未在我国明显出现,原因就在于过去的城市化进程给我国留下了畸形的人口结构,口并未从农业生产中真正解放出去,农业生产的主体仍然太多,生产规模无法扩大,农业生产只能维持在比较原始的状态。然而,正所谓“厚积薄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农村人口加速转移将还上过去欠下的“账单”,农村人口减少会“后半场加速”,我国未来从农的进程大概率会很快完成。1.0 业到2.0 的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是农资板块: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成本效益观念增到从农业1.0 2.0那些能够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强,农民会对正在使用的现有品种生产资料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更加受青睐,这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提升行业的集中度。重点关注大北农、登海种业等优质农资公司。 的跃升将是加速的:小农经济的减少为规模化提供了最初的发展空间,而当规 2.0 到 3.0农业 模化开始成为一种常态后,其内在的规模经济将趋势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个通俗的理解就是,地大了,农民照顾不过来了,这个时候把科技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就会产生额外的效益。而当更多的物质和服务进入到农业生产时,规模效益就会不断发酵,从而加速规模化,不断把劳动力排除出去。 的生产端将是规模化、3.0 将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孕育更多机会:农业3.0 2.0从到 机械化、科学化;而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整个链条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将不断加强,这与当前的首先关注谁能担当在整个产业链的革命性重构中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状态相比将是革命性的变革,重点关注极我们更加看好拥有市场和渠道资源的下游企业向上游生产环节的延伸,产业链的重构者,具大粮商潜质的象屿股份;其次,大型农机、高壁垒农资和服务、农业信息装备和技术的发展非常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土地经营规模化进度低于预期。 3.0 和、我国农业发展的1.02.0 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农业1.0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 不论是传统社会的小农经营模式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面积少,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 其本质特征是家庭经营,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即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普及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我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规模小。确立之后。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但小农经济虽然劳动工具经历了从畜力到小型机械的变迁,资本主义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小农经济。仍是以体力劳动为基础或起决定性作用的。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 举措 [摘要]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基本 途径有两条: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二是提高农业技术效率。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来看,反映我国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技术效率已经很高,特别是种植业的技术效率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以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最为严峻的挑战。从容应对挑战的唯一有效措施就是依靠农业科技。如何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是当前农业研究 人员和决策部门最为关心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概念和内涵 1、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科技水平是指农业科技创新所达

  到的程度,它包括农业科研能力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两个方面。它是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农业科技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2、农业科技进步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仅包含自然科学技术的科技进步,表现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技能、技巧的提高及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称狭义科技进步,也称为硬科技进步。广义的科技进步除了包括狭义科技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制度创新等软科技的进步,如经济体制改革,组织管理和决策方法的改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广义科技进步一般来讲能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科技进步水平。要更进一步全面理解广义科技进步的概念,必须正确把握以下几点: ①农业基础研究与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提高。这虽然是一种基础研究,一旦应用于生产,潜力巨大,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如生物科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的大力发展并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

  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国的农业优势本文不再阐述,我们能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人民整体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表明我国农民有能力和实力将我国的农业推向世界的前沿。但我们更多的应该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从中分析问题和总结出答案,用实际行动加快我国农业改革的步伐,快速与世界接轨,甚至占领国际市场。 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农民组织化程度:而我国四农问题是让各级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条条框框经济和块块农田,实际上在限制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一亩地请不起专家,两亩地招不来教授,科普工作难以开展,农业科技虽然在操作示范,却很难有手段推广应用,农业基础的薄弱,吸引不住年轻农民投入农业发展,大批新一代有知识的农民都涌向城市,成为农民工,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回了农药、化肥和种子,对土地进行投资,这是真正的以工补农,然而土地经营者仍然是老弱病残和走不出去的留守人员,文化层次低粗放经营着瘠薄的土地,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投资严重不足,加之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科技难以普及,所以农民增收还没有物价上涨快,农民增收缓慢,又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国家取消农业税,又向农民发放补贴,但还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农民实际问题,中国农业的发展最后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用工业化思维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农业现代化程度:现代农业是要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有效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知识和管理方式等要素来组织生产和经营。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具备农学、机械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因此,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是建设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条件。现代农业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广泛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把产前组织、生产过程、到产后的产业链条进行联接,这就要求现代农业的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意识。因此,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农民经管管理素质和生产营销能力,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尽可能地掌握生产经营的主动权。这个历史责任,就需要新型农民肩负与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战略举措 [摘要]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二是提高农业技术效率。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来看反映我国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技术效率已经很高特别是种植业的技术效率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以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最为严峻的挑战。从容应对挑战的唯一有效措施就是依靠农业科技。如何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是当前农业研究人员和决策部门最为关心的突出问题。一、农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概念和内涵 1、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技水平是指农业科技创新所达到的程度(能力的高低)它包括农业科研能力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两个方面。它是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农业科技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2、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农业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仅包含自然科学技术的科技进步表现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技能、技巧的提高及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称狭义科技进步也称为硬科技进步。广义的科技进步除了包括狭义科技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制度创新等软科技的进步如经济体制改革组织管理和决策方法的改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广义科技进步一般来

  讲能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科技进步水平。要更进一步全面理解广义科技进步的概念必须正确把握以下几点:①农业基础研究与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提高。这虽然是一种基础研究一旦应用于生产潜力巨大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如生物科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的大力发展并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水平提高。这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和核心具体包括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成果一经推广应用就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农作物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的革新畜、禽。水产品养殖方法的改进新型经营管理理念、方法的应用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等。这里的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部分改造和革新而技术革命是指在日积月累的技术创新基础上使整个技术体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都将会带来农业技术革命。③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程度提高。一项农业科技成果必须通过推广让技术应用主体普遍接受并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推广程度高与低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再好的技术如果得不到有效推广其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④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劳动者既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生产者也是农业技术的使用者还是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农业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业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从而影响着技术效率的高低。如果劳动者素质

  我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全国平均来看,2025 年实现农业 2.0;黑龙江地区农业规模化走在前列,初步达到农业 2.0: 关注农林牧渔的读者,如果想加入“农林牧渔专业讨论群”,请即回复后台“农业”,我们审核通过后将尽快将您安排加入到相应的微群讨论组中。谢谢您的光临,大公馆欢迎您! 农业 1.0 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 农业 2.0 是机械化生产为主、适度经营的“种植大户”时代; 农业 3.0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 我国农业 1.0 到 2.0的后半场加速:从 1.0 到 2.0 的跃升本应该是自然缓慢演进的,但这些情况并未在我国明显出现,原因就在于过去的城市化进程给我国留下了畸形的人口结构,很多流动人口并未从农业生产中真正解放出去,农业生产的主体仍然太多,生产规模无法扩大,农业生产只能维持在比较原始的状态。然而,正所谓“厚积薄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农村人口加速转移将还上过去欠下的“账单”,农村人口减少会“后半场加速”,我国未来从农业 1.0 到2.0 的进程大概率会很快完成。 从农业 1.0到 2.0的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是农资板块: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成本效益观念增强,农民会对正在使用的现有品种生产资料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些能够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厂商将更加受青睐,这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提升行业的集中度。重点关注大北农、登海种业等优质农资公司。 农业 2.0 到 3.0的跃升将是加速的:小农经济的减少为规模化提供了最初的发展空间,而当规模化开始成为一种常态后,其内在的规模经济将趋势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个通俗的理解就是,地大了,农民照顾不过来了,这个时候把科技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就会产生额外的效益。而当更多的物质和服务进入到农业生产时,规模效益就会不断发酵,从而加速规模化,不断把劳动力排除出去。 从 2.0到 3.0 将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孕育更多机会:农业 3.0 的生产端将是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而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整个链条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将不断加强,这与当前的状态相比将是革命性的变革,在整个产业链的革命性重构中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首先关注谁能担当产业链的重构者,我们更加看好拥有市场和渠道资源的下游企业向上游生产环节的延伸,重点关注极具大粮商潜质的象屿股份;其次,大型农机、高壁垒农资和服务、农业信息装备和技术的发展非常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土地经营规模化进度低于预期。 我国农业发展的 1.0、2.0 和 3.0 纵观数千年的国内外农业史,我国的农业的过去和未来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农业 1.0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和根本途径。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进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近些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些重大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随着良种推广补贴、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连续稳定增长,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但也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肥料、水、农药利用率只有30%—35%。农业科技重大突破性成果比较少,科技储备相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能够运用到生产领域的新成果少;科研课题设置重复分散,农业科研效率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突出,如此等等。事实表明,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水平,

  还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农业科技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都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二、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现代农业科技园现状、特征与运行模式 蒋和平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一)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1)现代农业是科技农业 (2)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农业 (3)现代农业是标准化的农业 (4)现代农业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扩大的农业 (5)现代农业是产业化经营的农业 (6)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农业 (7)现代设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 (8)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 (三)现代农业的内涵 1、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如优良品种、先进种植制度和栽培、农业工程技术等,而且不断地创新; 2、用现代工业产品增加农业投入和装备农业; 3、用现代的组织制度和经济管理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 4、用现代科技和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农业生产者,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要求的现代农民。 (四)现代农业的概念 所谓现代农业--实质上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和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二、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现状、特征 (一) 农业园区的概况,农业园区的不同称谓:

  ?农业科技园区 ?现代农业示范园 ?农业也高新技术开发区 ?观光农场(观光农园) ?休闲农业园 ?教育农园 ?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 ?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定义一: 顾焕章(1998):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基本类型之一。 定义二: 蒋和平(2002):农业科技园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以企业化方式进行运作------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种经营方式。 定义三: 许越先(2003):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支撑,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具有示范、带动、生产加工和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组织形式。 定义四: 翟虎渠(2004):农业科技园是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需求,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为手段,通过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与高效管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组织形式。 (二) 国际上的农业园区 ?Demonstrate Farm: ?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题的示范农场 ?Holiday Farm: ?以农业观光和休闲为主题的假日农场 ?Educational Farm : ?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认知、体验与相关教学服务 (三) 中国农业园区的分类 ?基本类型有三种: ?1)开发区型 其特点是先确定一块地(或一个地域),主办单位将它规划完毕,并完成基础建设,请其他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进入园区运作具体的科技开发项目或产业示范项目。在这种园区,项目是在主办者的统筹规划下,由不同的投资主体去开发和组织实施。园区本身不是农业龙头企业,而是农业龙头企业的聚集地,园区主办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与设施的租金和服务费。 ?2)科技开发型 园区主办单位掌握具体的科技开发项目,围绕产品的产业化开发而搞科技示范园。园区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科技项目运作的情况和经济效益。园区主办者本身就是一个龙头企业。主要收入来源是产业的销售收入。 ?3)科技展示型 在给定的地域内,以新品种、新农艺、新材料、新的种植模式等集中试验、示范、培训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振兴乡村产业,富裕乡村农民。通过分析发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供需不匹配、体制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紧缺等问题。为提高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消除“供需”矛盾,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和活力;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物质基础;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科技;广西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迫切需要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是广西农业科技工作发展的重心。当前广西农业虽然在良种良法创新、农业科研平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完善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供给需求不匹配、机制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以及人才紧缺等问题制约着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广西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 1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现状 1.1良种良法创新取得新进展

  据统计广西全区2016~2018年共育成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474个,其中水稻210个、玉米132个,甘蔗自主品种占有率超过30%,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攻关成效突出。 1.2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依托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全区至2018年已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认定建设广西重点实验室22个,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个、农业良种培育中心100个、广西星创天地156个、广西院士工作站29个。整合区、市、县三级农业科研院(校)所资源,建立19个创新团队,涵盖23个产业,其中首席专家岗位19个、功能岗位49个,综合试验站88个,一级团队专家156名。组织成立广西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1.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逐步完善 继续加强国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截至2018年底,共建设国家、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65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16家,并成功举办全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对接会。 1.4对外农业科技合作日益活跃 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与东盟、非洲、欧盟国家农业交流与合作,加大我国—东盟边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合作力度,共建中老、中柬、中缅农业合作示范项目。通过建设一批桂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示范区和创业园,近300家台资农业企业落户广西。拓展深化与粤、闽、浙、鲁、沪等区域农业科技合作,逐步形成了多渠道、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现有的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典型代表。着重分析了运城国家农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运城市 1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做法及成效 (1)突出特色,科学制定园区规划。根据运城市“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的区位特点,结合本地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业产业优势,形成了“依托黄土高原,立足黄河金三角,辐射黄淮海地区,打造以杂交小麦为核心,包含转基因棉花、果树、蔬菜等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示范基地”的综合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方案。(2)职责明晰,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除了杂交小麦选育任务,还涉及转基因棉花、水果、蔬菜3个产业,几乎涵盖了运城市所有农业种植业主导产业。核心区、示范区建设任务涉及6个部门、7个县(市、区),各部门、涉及县(市、区)都

  能从大局出发,分工负责,通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园区管理委员会抓总体,管理中心具体落实,盐湖区、永济市、临猗县承担核心区建设任务,芮城县、万荣县、平陆县、新绛县承担示范区建设任务,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牵头杂交小麦,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牵头转基因棉花研究,各相关果业、农业部门分别牵头水果、蔬菜研究。(3)成效显著,园区产业特色鲜明。一是园区核心产业F型杂交小麦取得重大突破。围绕F型杂交小麦不育系的遗传规律、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和环境适应性等基础研究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新一代大穗大粒、穗层整齐、不育性彻底、配合力强的F型不育系创制工作最终完成,将进入扩繁阶段。二是继续推进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示范。在园区核心区和示范区开展了“棉花增密轻简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晋棉56、冀丰908、冀丰914、K836等)的研究及示范工作,建设转基因抗虫棉试验田16.67hm2,核心示范田21.3hm2。三是园区优势产业水果、蔬菜发展迅猛。围绕果业转型升级,从果业供给侧改革入手,在标准园建设、品牌创建、果品出口、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优化布局,实现提质增效,扩大市场份额,创优品牌,努力推进果业现代化建设。设施蔬菜及芦笋产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扩大标准化生产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促推蔬菜生产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中国农业现代化现状与实现途径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中国远远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虽然中国的城市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但是中国的农村却没有相应地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而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农业必须实现现代化,才能解决当今中国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试论述中国农业现代化现状与实现途径。 【关键词】三农问题;现代化;实现途径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基础牢固的农业,就不可能有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农民的小康生活,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更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解决好农业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全党乃至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城市化的进程发展迅速。但中国的农村却没有得到相应地发展,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

  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农业现代化指的是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一种从旧的模式转变为新型模式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现代农业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因而现代农业应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的、可持续的农业。”①很显然,中国农业离现代农业的距离是很大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农业随着经济、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同的面貌,发展水平也大相径庭,农民的收入情况和经济条件也很迥异。例如东三省的农业发展农业发展状况和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就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良好的适合农业发展的环境,再加上东北地区工业发达为现代化农业提供了现代化设备,因此东三省地区农业发展先天条件优越后天设备先进,很快地很好地走上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但是,中国西南、西北等偏远地区由于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现代化机械设备少,那里的大部分地区依然保留着一户人、一头牛、一把锄头的传统耕作方式,导致人力投入大反而农业产量少,农民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仍旧保持着贫穷的面貌。因此,中国的农业需要实现现代化迫在眉睫。

  第21卷,第5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 21,No 5,pp 1-4 2000年10月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October,2000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 中国农科院 许越先 摘 要 归纳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6种主要类型,分析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趋势,论述 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3个基本特征点和5个主要功能,以及保持农业科技园健康持续发 展的5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发展 趋势 特征 问题 收稿日期:2000-06-20 作者为副院长 单位地址:北京 邮政编码:100081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用高科技和高资金投入,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具有多方面功能和综合效益,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组织形式,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新的生长点,研究这一新事物,引导其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很快,据初步调查,全国现已建有400多个。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市率先投资兴建了10多个园区,北京市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园区有近20个。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河南、福建、辽宁、黑龙江、海南、甘肃等省,农业园区建设也有不同程度进展。 各地园区建设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主要类型。 (一)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在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密集区的基础上创办起来。如陕西杨陵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由10个科教单位及其试验基地组成的科学园区为主体,开展小麦育种、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领域研究。同时建立中试基地、生产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良种、生物农药、新型饲料、专用肥、节水灌溉设备、植物生长调节剂、种苗脱毒快繁等13个主导产业。这种形式有利于产学研结合,试验、示范、应用结合,研究、开发、生产结合,对加速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有重要意义。 (二)工厂化农业开发区 1997年2月,国家科委正式立项启动,首批选在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和广州5个城市实施。要求通过国家、部门、地方、企业联合投资,建设166 7hm 2技术示范小区,666 7hm 2应用示范区和6667hm 2延伸辐射区,并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一般以现代农业设施为主,集成国内外高新技术组装配套,进行工厂化生产。在一年多时间里,5个城市园区建设取得较快进展,如北京顺义三高农业示范区、上海马桥园艺场科技示范区已有一定规模。 (三)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示范区 国家科技部1998年批准立项,第一批启动15个。示范区建设是以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投入为主,以农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6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