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寿光模式”助力乡村振兴②】大棚科技一小步 农业发展一大步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1-23 11:45    文字:【】【】【
摘要: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团走进东斟灌村、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等地,从温室大棚迭代升级看乡村振兴的寿光模式 32年前,地处山东省寿光市最西南

  “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团走进东斟灌村、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等地,从温室大棚迭代升级看乡村振兴的“寿光模式”

  32年前,地处山东省寿光市最西南角的三元朱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的带领下,建起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开启了中国农业的一场“绿色革命”——彻底终结“我国北方冬季不能生产新鲜蔬菜”的历史,寿光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的“菜篮子”,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寿光样板”。

  从当年的小土棚,到下挖式卷帘棚,到后来的无立柱钢架结构大棚,再到连接智能物联网系统的“云棚”,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七代,寿光冬暖式大棚不断迭代升级,科技力量让蔬菜种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前,记者跟随“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团,走进当地知名的东斟灌村、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等地,探访每一分钟,就有8526公斤蔬菜销往全球的“寿光菜”成长史。

  以前,菜农们在传统大棚里种植蔬菜,放风、喷药、浇水等农活全得靠人工,一天下来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可如今,在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村民在手机上下载智慧农业APP,只需点击软件,就能掌控大棚蔬菜种植各项工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种菜效率大大提高。

  5月17日下午,记者走进东斟灌村村民李义海的大棚里,除了看到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外,各种高科技设备随处可见,智能放风设备、温湿度监测设备、自动喷雾设备、生物微波能量灌溉机等设施,将整个大棚“全副武装”起来,现代农业的科技感呼之欲出。

  媒体采访团走进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感受工厂化的高科技农场种菜。

  李义海打开手机,向记者演示大棚的物联网管理技术。只见屏幕上显示出土壤湿度、大棚温度、PH值等各项生产数据,他发现土壤湿度有些偏干,于是按下手机里的浇灌按钮,自动喷淋系统就立马喷出水雾,给五彩椒补充起水分了。“有传感器插在土里测试土壤干湿度,我们根据这个数据决定是否浇灌。”李义海说,以前给蔬菜灌溉,都是凭经验或目测土壤干湿,而现在通过设备监测,数据更精准,能种出更好的蔬菜。

  正说着,李义海指着智能放风设备介绍,最早的时候,农户都是到大棚上面去拉开放风口,降低大棚温度。后来用上了机械式的放风设备,但也需要人力来放风。现在大棚实现了智能化,完全自动放风。“以前一个250米的大棚用机械式放风设备全部打开,需要半个小时,而现在点点手机就可以实现。”

  今年55岁的李义海是老菜农,见证了村里蔬菜大棚的发展历程。他家的大棚经历了四次更新换代,“现在的大棚跟过去相比,太实用了。”李义海告诉记者,他现在用的是第七代大棚,智能设备的加持让种菜变得省时省事省力。而且,五彩椒的产量和品质提升了,效益也提高了很多。“现在一个普通的蔬菜大棚年均利润能达到30万元。”

  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表示,“智慧化”已经成为东斟灌村蔬菜大棚的发展方向,数字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管理技术在近三年的新建大棚中应用率已达90%,帮助新一代菜农实现轻松种菜、精准种菜。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种菜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时间自由,收入又高。”李新生说,近年来,东斟灌村回乡种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记者从该村提供的2021年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年龄结构统计表看到,该村39周岁以下专门从事种植的人数为124人,占总就业人数的近三成。他们有知识、能钻研、善经营,逐渐成为当地种菜的主力军,平均家庭年收入基本都在20万元以上。

  5月18日下午,阳光洒向大地,在寿光市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只见一排排钢结构冬暖式大棚整齐排列,太阳能路灯立在路边,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可供两辆大型农用车轻松会车通过。

  记者走进一个靠路边的大棚,满园绿色的藤架上挂满小番茄,园里立着一个工作标准流程展板,上面的技术规程涉及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采后初加工、秸秆废弃物利用五个大流程,每个大流程还细分了各种小流程,要求十分严格。

  这个大棚的“主人”刘相勇介绍,大棚有200米长,最高处7米多,十分敞亮舒服。各项智能化设施齐全,比他自家大棚强多了。

  其实,这个大棚并不是刘相勇建的,而是从园区租的。“如果自己建一个这样的大棚需要30多万元,现在这个大棚一年只需要3万元的租金就行。园区里还配套有农资超市、检测中心、蔬菜交易市场等。相当于大棚‘精装修’,自己拎包进来,负责打理就行。”刘相勇告诉记者,相比于家里的老棚子一年收入六七万元,租新大棚种植蔬菜每年能有20万元收益。

  如今,寿光的蔬菜大棚建设进入“园区化”阶段,农民不再仅仅是农民,在示范园区他们已经完成了身份的转变,成为了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一员。记者了解到,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占地1500亩,建有160个高标准大棚,坚持“投资商+运营商+家庭农场”的新型生产模式,全面推行“六统一”服务,打破原先农户种植销售各自为战的局面,让农户进入组织化管理体系,实现“抱团出海闯市场”的目标。

  该园区运营经理韩永琦说,原来农户种菜,用种用肥不统一,管理技术有高有低,生产出来的菜质量参差不齐。现在园区种植的农户,都是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人员指导,统一种植标准,还能统一对外销售,直接对接国内知名电商平台。采取“园区+农户”的承包种植方式,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目前园区大棚全部是第七代大棚,除了三分之一是自营,其他全部是农户租赁使用。”

  现代农业早已不是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寿光通过不断创新自身蔬菜种植技术和升级大棚科技力量、生产模式,让全国一半以上大棚有“寿光元素”,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之乡。

  值得一提的是,蔬菜大棚更新换代之外,寿光还探索建起了中国(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领衔规划设计,应用了120多项专利技术,比“荷兰模式”降低耗能一半以上,精准水肥、潮汐灌溉、智慧气象、智能调控、智能工厂、多功能机器人等尖端设备一应俱全,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正为全国蔬菜生产竖起全新的“风向标”。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6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