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深山里播种农业科技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6-07 23:50    文字:【】【】【
摘要:毛兴村的田洋广种瓜菜。张文在查看苦瓜苗长势。在毛兴村,张文(左一)查看引到农田的山泉水。在毛兴村,张文(右一)走进菜地查看农户的豆角长势。在毛兴村的常年蔬菜基地,

  毛兴村的田洋广种瓜菜。张文在查看苦瓜苗长势。在毛兴村,张文(左一)查看引到农田的山泉水。在毛兴村,张文(右一)走进菜地查看农户的豆角长势。在毛兴村的常年蔬菜基地,村民为苦瓜苗搭爬藤网。在毛兴村的常年蔬菜基地,村民在固定爬藤网。

  这背后是各方面的齐心并力:通过教育、医疗的扶贫,让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以科技扶贫,拓宽农户增收的渠道;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个个支流,汇成历史奔涌向前的洪流。

  没有浪花,无谓江河。各级扶贫工作者就是江流中一朵朵小浪花。他们中有许多人,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以泥土为伴,以农民为邻,从一点一滴做起,帮扶贫困群众改善生活,提升发展环境。

  事不因小而平凡。在“小人物”“小故事”里,可以窥见我省各方面基层扶贫工作者扎根守土、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

  改造好一个厕所,引进一种新作物,给学生上好一堂课,为群众治一次病……无论是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还是乡村教师、基层医护人员,他们默默无私的奉献,是无数个促使历史车轮前进的推力。

  即将告别2020年,本期《海南周刊》特别聚焦他们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动人身影。

  放在以前,五指山市毛阳镇毛兴村的村民从没想过,明明一年可以种两季水稻,如今宁可只种一季。

  他们也没想过,同样大的地块,有的果蔬竟要少种点;明明有效的农药,却不能反复用……

  村民没想过的东西还有很多,但如今已经变为他们乐意接受的现实,并改善他们的生活。

  他们所说的张书记,名叫张文,是毛兴村的驻村,也是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有些科技的东西农民不懂,观念难以改变。我要做的就是一边引进高效的农作物,一边耐心教他们,用事实说话,改变这里落后的农业生产效率。”在这座山村,张文带来了农业发展的新面貌。

  驱车从海口出发,沿海南中线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毛兴村。这个有406户人家的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了118户。

  2019年2月,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张文,被派往这里当驻村及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毛兴村是省农科院的定点扶贫村,自2016年起,该院就持续派出干部到毛兴村担任驻村,张文是第三任。

  在毛兴村和海口之间往返几回后,张文发现,每次开车从海口南下,过了中线高速琼中什运互通,天气就变得温热。由于纬度和地形原因,在海南中部偏湿冷的气候中,琼中什运乡至五指山毛阳镇一带其实是片“塞上江南”,有良好的光热条件。

  “从海口一到这里,就有心境豁然开朗的感觉。”毛兴村群山环绕,美丽的昌化江静静流淌。看着这一切,年届五十的张文心里有点窃喜,这派“塞上江南”是种植热带瓜菜的好地方,而非人们以为的贫瘠之地,自己作为蔬菜研究领域的专家,正好有发挥的空间。

  “张书记,你看,青瓜又长虫了,可怎么办?”张文来后不久,村民王国书拉他去田地里给青瓜“治病”。青瓜是省农科院在毛兴村开展扶贫后因地制宜引进的新作物,为村民开拓了增收新路,但病虫害依然是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的重难点问题,农民很多东西种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病虫害。”除了指导农民用药外,张文也在思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从海口去毛兴村,在中线高速要行驶一个多小时。这是张文喜欢的“旅程”,不是因为沿途可欣赏美丽的风光,而是因为无事打扰,路况简单,他可以趁机安心想一些毛兴村的问题。

  “有了!”有天张文忽然想到,可以为毛兴村引进嫁接青瓜苗,其根部是南瓜砧木,抗病性、吸水肥能力强。他立即联系省农科院,为毛兴村提供种苗。

  “南瓜的根,青瓜的果。”2019年,毛兴村迎来了新鲜事。毛兴村什顺村民小组组长王国书率先尝试种植嫁接青瓜,结果喜人。“长得快,成活率高,每亩多产3000斤。”这回,同是2.5亩地,相比上一年度,王国书多赚了几千元。

  2019年,除了嫁接青瓜,张文为该村引进了嫁接苦瓜。尽管其产出效益提升明显,但由于嫁接种苗价格较高,在村民中推广仍有阻力。

  张文感慨,改变村民观念非一时易事。今年,除继续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外,张文还发动政府对普通农户购买种苗进行补贴,其中青瓜苗购买量达到100万株。如今,“嫁接”在这个大山里的乡村,已经不是“传说”。

  “今年起不要种早稻了,改种点蔬菜吧。”2019年刚来不久,张文就对村民们说。

  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政定听了张文的线万元。而以往种水稻,收入约2000元,基本不赚钱。

  让大家每年只种一季水稻,张文有备而来。种晚稻保基本,他为村民们引进了水稻新品,每亩增收约1000元。而原本用来种植早稻的时节用来种植豇豆、苦瓜等,每亩增收在2000元以上。

  张文瞄准的是改变毛兴村的农业产业结构,由原来的“稻稻菜”(两季稻+一季蔬菜)变为“菜菜稻”(夏秋瓜菜+冬季瓜菜+晚稻)。

  “张书记上门走访时,经常会随身带些蔬菜种子,向我们介绍推广。”王政定向海南日报记者说道。

  “张书记,我的苦瓜病了,您快来帮我看看。”12月26日下午,60岁的农户王老泽心急火燎地来反映问题,张文立即跟他来到田地。

  王老泽下种不久的苦瓜,叶子有的出现发白现象,张文判断是由于近期气温偏低,导致叶片冷害。在给王老泽开出药方后,张文又发现一个新问题,“你的植株种得太密了!”

  王老泽下种的植株间距约有0.8米,张文要他改成1.1米以上,“隔一株拔掉一株”。“这样一来,我们的产量不是减少了吗?”王老泽不解。

  “按你现在这种种法,以后叶子会长得太密,把花盖住,授粉不良。这不是长得越密越好,有时种得少,反而收获多呢!”张文解释。

  张文回头向记者感叹,“其实这项知识,我早就跟村民说过,但有人还是不理解,要跟他们多做解释工作。”

  “村民遇到病虫害,用一种药有效后,会反复使用,但这样并不科学,因为多次用药后,作物生长环境就会产生抗体,药效下降。一般2次后宜换新药,但有的村民还是选择老做法,观念改变很慢。”张文向记者举例道。

  “所以,我和其他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们的一大工作重点,就是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普及科学知识。”

  “在农村,你会发现许多农民种植规模不大,但忙得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种植管理不科学。其实只要有了科学方法,许多管理是很轻松的。我们要做的是,教会他们科学方法和理念,让大家不必那么折腾,也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张文说。

  张文在毛兴村的居所在村委会办公楼,一栋两层高的平顶楼。两间宿舍,安置乡村振兴工作队3人和其他驻村工作人员。张文所住的房间,约12平方米,放了3张双层床,睡了3个人,外加一台电脑桌。其余空间,被杂物堆满,仿佛拥挤的学生宿舍。

  吃饭条件也很简单。厨房是办公楼边一座杂物室改造的,工作队聘请了一位村民为他们做饭,大家围着一张石桌吃。

  “我们几个人睡一块,个个都打呼噜,没人睡不着。”张文笑道,“8名驻村干部生活在一块,挺热闹的,大家聚在一起,就会热烈地讨论问题。这些人中,除了我,大家都很年轻。跟他们在一块,我也觉得自己像二三十岁的人了。”

  从村委会办公楼,沿路左拐下坡,一片蔚为壮观的景象展现在眼前。山谷间,近百亩、数十个白色的农业大棚一溜排开。这是大家曾热烈讨论的项目。

  走进其间,一株株嫁接苦瓜苗已经下种,星星点点的绿叶破开褐色的土壤。地上铺设了可精准滴灌的水肥管道,空中则有农药喷头。

  “有了大棚,对促进夏秋蔬菜种植增效尤其有好处。海南夏秋时节,台风多雨大,噼里啪啦就把菜打坏了。我们也对大棚做了通风的设计,防高温。这是省农科院针对海南夏秋蔬菜种植难研究出的成果。”张文介绍说。

  这个项目是省农科院与五指山市政府的合作项目,于今年3月开建,共投入1400多万元。“省农科院负责种苗供应、指导培训和销售,建成投产后的收益一部分分配给毛兴村集体,壮大集体经济。同时,我们也会在这里对农民开展种植技术示范、种苗展示活动。”张文说。

  不过,这个可令多方受益的项目曾差点胎死腹中。由于担心找不到适合进行种植管理的村民,张文一度觉得没法干。“这个活需要责任心强的人,我们希望培养村民,并让他们通过管理有收益,但找到合适的人并不容易。”他回忆,大家曾经在饭桌上热烈讨论,结果是坚持要干,并最终找到适合的村民。

  2019年,毛兴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今年起,该村进入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有了这个项目,不管以后如何,毛兴村就有了‘不走的工作队’,省农科院会始终派人来指导。”张文说。

  2016年来,省农科院连续派出科技帮扶力量进驻五指山毛阳镇、毛兴村进行帮扶。在毛兴村,苦瓜、青瓜、豇豆、朝天椒等新蔬菜种植蓬勃发展,科学种植能力不断提升,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眼下,该村已经申请“海南省科技示范村”称号。

  对自己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朴实的张文说,“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让农民受惠,告诉我这个做法好,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全省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涉农科技企业等单位选派科技特派员641人到中西部(三区)11个市县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其中256人在11个市县乡镇挂职任科技副乡镇长。2019年,完成2235名省和市县级科技特派员登记入库工作,实现对全省18个市县6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共派驻科技特派员809名,得到了国务院脱贫攻坚督查组的表扬和肯定。

  “十三五”以来,省科技厅共支持中西部市县挂职科技副乡镇长配套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254个,通过挂职科技副乡镇长示范推广项目,在11个中西部市县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54个,示范推广五指山小黄牛、山竹、山兰稻等新品种157个、新技术291项,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有超过5万多名农民参与到挂职人员组织的科技创业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活动中,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4000多户,培育了一大批专业户和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

  我省还着力建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助力农民创新创业的载体。同时,提升农村科技扶贫服务功能。2018年来,夯实优化全省18个市县乡镇253个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加大110服务站参与科技扶贫的广度和深度。

  2018年底以来,我省还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示范“百村千户”创建工作,计划完成全省18个市县105个科技扶贫示范村和1044户科技扶贫示范户创建任务,有效发挥科技人员结对帮扶作用,辐射带动村民参与生产致富。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6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