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江苏好青年候选人风采展示“每周一星”(第六期)等你来投票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0-05 22:30    文字:【】【】【
摘要:本次投票有三个类别选项,分别是勤学上进担当奉献崇德守信好青年,小伙伴们在三个类别中分别选择1人(每个类别仅限1人),然后点击投票选项,即可选出你心中的最棒噢! 钟兴宇

  本次投票有三个类别选项,分别是“勤学上进”“担当奉献”“崇德守信”好青年,小伙伴们在三个类别中分别选择1人(每个类别仅限1人),然后点击“投票”选项,即可选出你心中的最棒噢!

  钟兴宇,男,1995年8月生,汉族,群众,本科学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兼职讲师。

  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网络技术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IT技术大赛高职组决赛一等奖”“江苏省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童年时期,因突发高烧造成听力永久性不可逆伤残,日常需要带上助听器才能与人进行正常交流,对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不便。2014年,他考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由于对网络技术有着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他在课后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钻研,以惊人的毅力考取了含金量高的H3C认证网络排除专家(H3CTE)证书,并进入了学校网络技术大赛集训队。

  他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毕业后曾独自闯荡杭州、上海,2018年他回到无锡,凭着优异的专业技能,成功应聘为央视国际网络无锡有限公司网络工程师。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他代表无锡市参加第六届江苏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IT网络系统管理项目,一举夺得第一名。2019年,他入选江苏省代表队,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刻苦训练,最终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IT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第二名的好成绩,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他获得成功之后,不忘母校的培养,被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聘任为兼职讲师,利用工作之余承担多门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并细心指导学弟学妹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推动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始终保持较好成绩。他从沉默寡言的男孩蜕变为一个计算机达人,实现了自己就业的梦想,同时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他始终未放弃对学业的追求,取得本科学历和学位证书。2021年,他考上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带着梦想赶赴新的求学之路,继续开启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之路,并发表研究论文7篇。

  褚昭阳,男,2003年2月生,汉族,共青团员,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数字装备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021级专科生。

  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等国家级奖4项、江苏省第十三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第十八届“挑战杯”江苏省一等奖等省级奖7项,淮安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等市级奖17项;青年五四奖章等校级奖40余项;国家专利8项,软著3项,学术论文1篇。

  教室第一排总是他的“专座”,自习室总是他空余时间的“归宿”。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进入自习室,无数个夜晚他都是在清洁阿姨的多次催促下离开。入学以来,他成绩综合排名稳居专业第一。他一直坚信职业教育大有可为,高职学生大有作为。他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建筑文物修复保护,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研发了古青砖可控制风化系统和砖块破损技术以及基于R-CNN技术的多光谱农作物诊断系统,并获批6项实用新型专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50多天的不懈努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下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此外,他还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江苏省一等奖。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他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2022年3月,他入选学校“青马工程”创新试点班并担任班长。他组建实践团,7次走进乡村一线开展调查,撰写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结合专业知识,为三河镇祥发农机合作社水稻种植提供专业分析,助力农户增产增收。他组建“红心”小课堂,依托淮安地方文化,组织开展系列红色研学、主题团课等40余场,把淮安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赢得全校师生的点赞喝彩。他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志愿服务达20多项,服务时长累计500多个小时,在“志青春”的道路上,收到多个单位发来的感谢信。

  他坚信,青春如果不磨砺,那还有什么意义?大学如果不拼搏,那还有什么值得回忆?生逢盛世,未来他将继续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用青春奋斗点亮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

  谷子青,男,1993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沭阳县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作为检察干警,谷子青曾连续两年获宿迁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获沭阳县优秀公务员等荣誉,发表各类法学实务调研20余篇。

  笃定信仰,把办案写进人生。他先后办理各类刑事案件300余起,从因贪杯惹祸的危险驾驶案、因赌资引发的故意杀人案到上百万的电信诈骗案、聚众斗殴案。在一起电信诈骗案中,他追加起诉遗漏犯罪嫌疑人28人,均获有罪判决。疫情期间,他坚持从严从快批准逮捕“假冒口罩厂商”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并远赴吉林、内蒙等地开展自行补充侦查,最终为被害人追回5万元的经济损失。在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他坚持双向保护原则,对2名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开展附条件不起诉异地帮教。

  默默耕耘,让理想悄然绽放。强业务是检察官的立根之本。谷子青时常思考、挖掘有社会价值的工作点,并力求做到极致。他结合办案实际,主动提出建议、撰写情况反映,多次获县、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推动全县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溯源治理、强制报告督促落实、交通安全管理等问题的专项整治,全力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2022年3月,他被调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专职全院刑事诉讼监督工作,探索构建的诉讼监督“三集中”机制被列入宿迁市检察机关改革创新项目。2021—2022年,谷子青两次参加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暨十佳公诉人竞赛,连续两次荣获全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称号,并获“最佳辩论奖”“优秀论文奖”。

  勤学善思,好文章写在检察沃土上。谷子青坚持笔耕不辍,先后撰写省级以上调研文章20篇,其中撰写的《未成年人文身检察公益诉讼办案启示》在《中国检察官》发表,并荣获《中国检察官》年度调研三等奖、2021—2022年度江苏省检察机关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撰写的《涉案企业合规不起诉实证研究——以宿迁地区办理的污染环境罪为样本》等9篇文章分别入选江苏省法学会刑事诉讼学、犯罪学、案例学、环境法学研究会论文集,其中1篇荣获三等奖。2022年,他参与的宿迁市未成年人犯罪溯源治理研究课题,获宿迁市法学会重点课题(结项)。

  他有着努力学习的钻研精神,获得“江苏好少年”“苏州好青年”、苏州市“三好学生”“阳光少年”“阅读之星”、苏州市高新区“勤学上进好青年”“阅读之星”等荣誉。在学科方面,他入选2022年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化学组),获得“希望杯”铜奖、《时代学习报》一等奖、市级物理竞赛二等奖等。在科技方面,在RoboRAVE国际机器人大赛亚洲公开赛获得二等奖,在苏州市青少年电子制作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苏州市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中获得LOGO程序组二等奖。

  “勤奋刻苦,勇攀高峰”是顾隽凡的座右铭。他对待学习一丝不苟,上课积极发言,解题思路会举一反三,还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梳理和反思,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因此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

  顾隽凡在理科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化学,在班主任的引导和鼓励下,从整理错题、梳理学习方法入手,经历了从要学、学会,逐渐转变为乐学、会学的阶段。作为2022年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正式成员,他跟着导师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积累一定的科研素养。

  他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其中特别喜欢科学探索研究,动手能力很强,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他的兴趣爱好得到了有效的施展,多次参加科技小制作、编程和机器人。

  他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苏州市组织的“千本字典”公益活动,和同学们去苏州市孤儿院看望孤儿,积极争当图书馆志愿者,在苏州科技大学寻访活动中获得了自信,激发了实现远大理想的动力。

  陈红林,男,1990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江苏索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气化厂副主任工程师。

  曾获评镇江市“青年岗位能手”、镇江市169工程技术新秀,所在气化班组曾获评省级“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陈红林长期扎根生产一线,靠着脚踏实地的作风、追求卓越的态度、永不止步的干劲儿,完成20余项技术攻关,带动周围一批人成为技术能手,架起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

  他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入职后,陈红林先后成为热电车间、气化车间的储备技术员,从事气化装置工艺等相关工作。然而刚开始,工人们常反映有些要求不够符合实际。面对质疑,陈红林不争辩、不抱怨,下定决心弄懂一线操作,消除和现场工人之间的“鸿沟”。他白天埋头车间看工人操作,记录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晚上回家加班加点复习总结,遇到不懂的,就趁工人操作间隙赶紧请教。慢慢地,他对气化装置生产的步骤越来越熟悉,完善工艺时更加符合实际,收到的“投诉”也越来越少。

  他勇于攀登,向技术难题发起冲锋。陈红林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断自我加压,向研发发起挑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工人们反映开停车程序繁琐,运行成本高,他就从第一道工序开始研究,收集每一个环节中工人反映的问题,梳理开停车操作票,缩短开停车时间;焦制气装置焦炭消耗居高不下,他就与质检中心合作,狠抓焦炭质量;磨煤机带浆、带黑水严重,他便扎根现场查明原因,优化技改。没有参考、找不到现成资料,他就到处搜索、把相关专业书翻了个遍,再根据上学时学过的知识反推。那段时间,陈红林的笔记本不离手,随时随地观察并记录装置运行状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红林成功组织实施并完成水煤浆提浓61.5%目标,节约装置运行成本800万元/年;组织实施并配合完成高压煤浆泵国产化项目,节约装置运行成本75万元/年;完成煤浆冲洗水回用项目,分离系统含絮凝沉降的无机废水和含分散悬浮的有机废水,改善系统水质助力装置环保。

  他善于雕琢,持续在生产一线发光发热。多年来,陈红林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释放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集团合理化建议工作启动后,陈红林毫不犹豫报了名。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时,大家各执己见,陈红林带头把方案都演试一遍,用事实说话。他组织实施的“原煤改干煤核算化工煤消耗”建议荣获集团“合理化建议”成果一等奖。

  张浩宇,男,2000年4月生,汉族,共青团员,本科学历,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国家级非遗项目东海水晶雕刻非遗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获得国家三级高级技师证书,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重点人才,入选“江苏省乡土人才工程”与“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工程”两大省级重点人才工程,获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乡土人才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等荣誉。

  因为热爱,他放弃普通高中,选择了读技校,学习水晶雕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每天顶着40℃的高温、做6个多小时重复同样的动作,虽然很辛苦,但骨子里有股傲气的张浩宇坚持了下来。

  平时勤奋刻苦的张浩宇被老师们看在了眼里,2018年,被推荐参加连云港第一届水晶雕刻大赛。他不负众望,在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被授予“连云港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年,张浩宇申报中级工艺美术师,被破格授予“工艺美术师”职称,彼时他刚满18周岁,这是他送给自己最美好的成人礼。

  2019年,他被学校选入首批19名赴捷克共和国交流生队伍,在那里进行一年留学,沉浸在西欧别样的艺术氛围下,学习先进水晶玻璃制作工艺,并将之与国内的传统雕刻技法相结合,专业技能也得到显著提高。

  游子归乡,青春满载,19岁的他有幸受母校邀请,成为师弟师妹们的美术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教师的岗位上,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技能知识传授给师弟师妹,很多学生通过他看到了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和选择后,重拾目标和梦想。

  从一位平凡的学生到站在荣誉的舞台,又沉淀心境回归讲台,在看似短暂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巨大的身份转变,张浩宇初心依旧,使命依然。

  陈文莉,女,1988年4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东南大学讲师。

  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科协“江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和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评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青年康复医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康复医学事业的传承者。陈文莉本科期间光荣加入中国,立志做党旗下的医学生,硕博攻读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工作后攻读东南大学博士后。她在科室里担任教学秘书、医疗组长,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带教科普,做规培和进修学员、研究生与实习生的指引者,获评中大医院优秀住培导师、思政育人授课二等奖,“敬业标兵”“教学标兵”等荣誉。

  钻研科技、积极探索,做康复医学事业的创新者。11年本硕博学习,9年医教研工作结合,无论是临床科研,还是宏观建言献策,陈文莉与其所在团队在科研科普道路上,形成了一系列支撑脑高级功能康复研究、老年康养产业转型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近年来,她共主持国家自然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4项;以骨干身份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3项。以主要完成人获评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奖项5项;以第一完成人获评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等奖项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聚焦基层、聚力服务,做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推动者。陈文莉参与科室筹办成立4省60余家单位的中大康复医学联盟,协助科室申报获批省重点专科、“十四五”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千百十”项目直接负责人身份在南京多家幼儿园指导试点开展儿童言语心智发育筛查公益项目。作为科室青年文明号号长,近年来她和全科赴各地指导社区医院近100家,培训人员500余名,开展讲座、义诊100余次。目前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省医学会、康复医学会等10余个分支专委会常委、秘书、委员等,在各类会议上持续发出声音,贡献青年康复智慧。

  何慧君,女,1988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常州市林业工作站武进分站林业工程师。

  曾获江苏省最美森林医生、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武进区巾帼奋斗者称号等多项荣誉,多篇论文在省级和国家级学术杂志刊载并获奖。

  用实力保护森林资源。她多次组织并参与全区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拍摄林业有害生物及危害症状照片1415张,通过不断学习最新林业病虫害新知识,及时更新林业害虫图谱,发现并鉴定林业有害生物种类134种,同时查清了所在地区的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及危害,特别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时更新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在常州市第十三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林业植物检疫员技能比赛中,经过理论考试、病虫害幻灯片识别、现场昆虫标本制作等环节的比武,获得了状元名次。

  用科学监测林业害虫。她常驻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园区进行现场检疫及病虫监测,研究夏溪周边的林业害虫情况,构筑了武进花木的生态屏障,期间无重大林业病虫害发生。2015年,她发现了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扶桑绵粉蚧,为花木市场及林木种苗行业提供预警信息,使得该虫害在区内没有扩散。2018年,在夏溪花木市场内,她首次发现了另一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美国白蛾,这为全区的监测防控工作提供了最及时的情报。自2018年起,每年她都会根据美国白蛾发生特点,结合地理位置、交通路网、周边县区发生情况,制定防控方案,明确监测重点、科学设置固定监测点220个,做到全域监测、预警、布防,并根据每日定点观察、统计诱捕情况,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保证全区的造林绿化成果和花卉苗木产业顺利发展。

  用知识拓宽林业道路。她主动学习、勤奋进取、研究科学。2019年,她的征文作品《与林共舞精彩人生》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授予的优秀奖;2020年,为探讨研究新形势下武进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前途,结合武进林业建设发展的实际,她撰写的论文《武进林业产业发展分析》被江苏省林学会、江苏省林业局授予三等奖;同年,她撰写的《优化武进森林资源的探讨》《武进区湿地资源的保护与修复》被常州市武进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学会评为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在学术领域,她以第一作者在省级期刊《现代农业科技》《林业科技通讯》发表论文《常州市武进区森林资源现状及优化策略》及《武进区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的种类及防控》,并在《现代农业科技》上发表《常州市武进区湿地资源现状及修复策略》。

  刘恺,男,1984年10月生,汉族,民盟盟员,研究生学历,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法教研室主任。

  刘恺教授是国家公派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法学博士。2017年底应聘到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工作,先后获批“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双创计划——双创博士”“江苏对外交流社科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先后获得“2020民盟法治论坛二等奖”“民盟徐州市2020年度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度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突出贡献青年学者”等荣誉。

  他积极投身科学教学研究,在《SCIENCE》(《科学》)期刊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中英文科研论文、教学心得近30篇,在国际顶级出版社Springer出版学术专著,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

  他独立撰写的教学心得《How I faced my coronavirus anxiety》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该文章详细介绍了疫情暴发后江苏师范大学在积极响应国家“停学不停课”的号召,努力推动在线教学等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阐释了作为一线教师主动研究在线教学技巧,多平台准备保证在线教学顺利进行的心得体会。

  他坚持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发挥海外留学人才优势,着力打造可从事全英文教学、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高原团队”。他积极参与专业和学科建设,为江苏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和法学一级学科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民盟盟员、政协委员,他积极献言献策,撰写社情民意30余篇。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地方普法宣传活动,开展20余场普法讲座,并被聘任为多家单位的法律顾问,积极为徐州地方立法贡献智慧。

  曾获2022年度江苏省“最美中学生标兵”、江苏省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网络赛中学组二等奖、泰州市微团课大赛(学生组)二等奖、英语口语能力人工智能分级测评高中二年级组全国一等奖、202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高中二年级组全国二等奖,多次被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表彰为“优秀学生干部”“五好标兵”“五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

  当选“读书之星”,深读“有字之书”。她要求进步,勤学理论知识,认真学习主题团课、安全教育等课程,汲取红色“火种”,燃烧“信仰火炬”,不断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多次主持“学雷锋 见行动”“向校园欺凌说不”等班会课。她积极进取,细悟专业知识,畅游知识海洋,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本领,善于思考、举一反三,各门功课均衡发展、名列前茅。

  做好“小记者”,悦读“无字之书”。鞠亦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话劳模典型,汲取榜样力量,宣传靖江能量,以进取之心增强调研底气。十岁时,作为《靖江日报》的小记者,她用双脚丈量靖江城乡,用纸笔记录凡人善举,共发表作品30余篇。2021年她参与策划了“对话劳模工匠 汲取榜样力量”“助农民工平安返乡”等系列活动,通过现场采访、电话连线等形式,对话全国劳模黄俊、省劳模徐旗钊等劳模人物,并协助记者完成了《学生志愿者对话企业劳模》等报道,在《江苏工人报》《靖江日报》发表。鞠亦辰和团员们一起以弘扬靖江革命斗争精神为核心,策划了“打造弯腰沟红色文化品牌”“弘扬第一帆精神”“靖江老城有机更新”等调研活动,为促进靖江红色文化发展贡献团员智慧。

  当好“志愿者”,书写“人生之书”。鞠亦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待人接物热情有礼,课内课外谦虚好学,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她自己作词、策划、演唱,录制了MV《不抉》,发行了音乐单曲《少不更事》。主创的音乐剧《新冠茶话会》获得校课本剧大赛一等奖,策划并担任主唱的红歌《追寻》获得校红歌比赛一等奖,导演的运动会开幕式获得校一等奖。鞠亦辰还热心公益,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平均每年的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5小时,被评为“优秀学生志愿者”。

  王相超,男,1991年11月生,汉族,群众,研究生学历,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参与省市级科技研发8项,拥有专利20余项,省级工法1项,发表SCI论文1篇。

  2020年,王相超获得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硕士学位,他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进入央企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科技研发工作,他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自身所学,积极推动单位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在能源化工、高端机电、水务环保等公司核心主业上推广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并通过该技术为工程安全、风险控制、灾害预警、智能建造等提供了智能化的新手段,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为企业向高端建造领域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潜心钻研,勇攀科研高峰,自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浮筑楼板振动实验台》获中施企协高价值专利一等奖。基于省部级课题研发的“新型削减残余应力抗疲劳钢桥面”技术获国际领先成果评价,基于公司课题研发的“大型覆土式储罐建造关键技术”获得中建安装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在科技研发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打磨专业能力,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具有较强的自驱力和适应力。目前,他已经实现了从普通研发助理到研发团队“领头羊”的角色转变。在复杂环境长输天然气管线综合安全监测的课题申请和研发攻关上,他为了寻求课题创新点,多次组织项目交流,并与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高校进行校企合作,他还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文献调研,撰写并完善课题申报材料,最终取得了江苏省科技厅、南京市城建委、中建安装集团三个等级的科技研发课题立项,创公司首例,为项目解决工程难题提供了有效支撑,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创新水平。

  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南通市优秀共青团员,南通好青年,获第七届“创客中国”南通市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创翼”南通市一等奖、“通创荟”南通科技创业赛一等奖。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授权发明专利3项。

  以陈然为创始人的海工小医生创业团队有2名博士、5名硕士,由院士和人工智能行业专家作为技术顾问。目前已经研发出两代机器产品,与全球500强中远海运、全球新能源500强江苏海上龙源等公司开展合作。

  在前期调研中,他带领团队深入一线了解到恶劣的工作环境,决心要以科技创新来推动风电行业智能化发展,带领团队连续斩获第七届“创客中国”南通市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创翼”南通市一等奖、“通创荟”南通科技创业赛一等奖,获得业内多个专家好评。他以自己敦实的臂膀撑起了“海工小医生”的一片蓝海。2023年3月,站在国赛舞台上,他凭借自己的出色发挥,将700天的艰苦备赛,200多次的模拟答辩,37000字的题库演练,无数次的专家指导,一次次的自我突破,都融进了10分钟的现场答辩,一字千钧,力压泰山,赢得了现场评审的一致好评,获得国赛金奖。

  他们研发的“海工小医生”,真正实现了海上风电运维的降本增效。该团队已经合作客户9家,累计检修风电桩200台。“海工小医生”在全球新能源500强江苏龙源、惠生重工试用,获得高度肯定。

  研发工作被《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等60多家媒体报道。开展多轮焊接机器人培训,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次,获得全球500强中远海运和南通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度认可。

  在南通大学110周年发展大会上,他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在南通团市委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主题团日活动中,作为优秀创业青年代表发言。过去的荣誉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更是今后奋斗的标尺。往深处扎根,向高端发力,他希望与南通共成长。

  刘秀秀,女,1989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睢宁县农业农村局第八党支部书记,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副站长。

  先后荣获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2022年度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班优秀学员、2023年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15项市级以上奖项和荣誉(国家级奖项和荣誉8项,省级奖项和荣誉3项,市级奖项和荣誉4项)。

  作为高级农艺师,她痴心农技,为了让广大农民朋友们尽快掌握更多农业科技知识,创新“线上+线下”技术指导培训方式,种植户受众由过去的每年3000余人次辐射为现在的20万余人次,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她倾心钻研,顾不上头顶烈日还是雨打风吹,顾不上裤腿泥浆还是穗芒刺身,进行相关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50余个、新技术20余项、新产品10余个。她夯实优势,通过技术指导培育的凌城小麦示范片,亩产创造江苏省淮北地区稻茬小麦高产新纪录,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在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年度总结评比中荣获全省第一,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实绩位列全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A级方阵。她淬炼匠心,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8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技长在泥土里。

  她扎根乡村,奋战在“三农”工作前线,把农技推广和农业科技服务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线上线下累计指导培训服务农户61.63万人次。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中青报·中青网发表学习感悟3篇,“一起来学二十大 在劳动中燃放青春”视频在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布。她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口宣讲党的好声音、好政策,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共开展26次宣讲,从《党旗飘扬守初心,粮食安全党员行》到《科技引领村庄里的致富经》,从《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农业产业现代化如何做》到《以创意赋能乡村美好生活》,其宣讲主题涉及多个涉农领域,宣讲形式从“线上”到“线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惠及农户人数达1.83万人次,充分发挥用“青年语”讲“青年事”入“百姓心”的青年力量。

  张家喜,男,1984年4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理事,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宿迁市分公司邮运驾驶员,宿城区红十字会基层救援队副队长。

  2008年4月,他进入宿迁市邮政分公司邮运车队,2018年10月,他志愿服务于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2019年,他志愿服务于宿城区红十字会。先后荣获2011年度全省网路运行“达标升级”劳动竞赛活动先进个人、全省邮政“一创两争”敬业奉献好青年、省公司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全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岗位上,勇于担当。作为一名邮政驾驶员,张家喜每年春节都和车队的兄弟们一起奋战在运输一线去报社装运报纸,回来要分发至各投递部,每年的“双11”“双12”等忙碌时期,他都主动放弃休息加班转运出口邮件,安全驾驶近80万公里无人员安全事故,安全转运各类邮件二三百万件,无错件漏件遗失件。

  2018年张家喜加入宿迁市蓝天救援队,4年多的时间,每星期出队两次,前后参与搜寻任务百余次,直接或间接成功找到30余人,参与道路救援60余次,为学校和企业进行安全教学课100余场。他热心公益,探望空巢老人、参加各类捐助,帮助贫困学生、救助走失老人、营救落水儿童,他几乎把个人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社会。

  危难时,义无反顾。疫情之初,张家喜担任驰援黄石运输车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与10名邮政驾驶员星夜兼程、火速驰援,满载216吨优质农产品和全市590万人民深情厚意的11辆运输车从宿迁启程驶向湖北,为黄石人民送去急需的生活用品。抗疫期间,张家喜义务执勤20余次、防疫消毒近30次,覆盖各市行政、企业单位、社区、小区和学校50个,执行消杀任务每天每人每次背负近60斤的消毒水,一天上下楼层近50层,张家喜等多数队员脚上磨出水泡,因长时间背负和爬楼导致腰、腿部位总是抽筋酸痛,但仍坚持在消毒防疫第一线。

  吕汝弘,男,1988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苏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周县净土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援藏)。

  他是第27届苏州市青年文明号——苏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支农支小冲锋队”负责人。2023年4月,获拉萨市2022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吕汝弘于2022年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号召,第一时间报名成为江苏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的一员,开始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援藏期间,他迅速融入当地,应用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高效节水饲草生产示范项目,组织农机操作培训,培训900人次,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推进彭波半细毛羊养殖基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为规模化、科学化养殖,打造本土品牌。推进“格桑塘行动计划”,加强智慧牧场建设,优先在林周县南部乡镇选购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与黑白花奶牛杂交后代奶牛,以扩充格桑塘奶牛群;有效缩短育肥周期,提高屠宰产量。2022年12月牦牛场总存栏比2021年净增长700头。推动粮油公司改革,扩宽公司营业范围,完成自治区级粮食1350吨,县级粮油972吨代储任务,积极联系供销社及其他销售渠道拓宽县外市场。盘活存量闲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征询律所意见后,将存量闲置资产卡多温室大棚(共计105栋)经营权收回并完成其中12个大棚的试点提升改造,目前已试点种植蔬果。强化内部管理,以党建带动团建,将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融入日常,着力打造清正廉洁的党员队伍。

  2022年8月初疫情暴发,他组织林周县净土公司加入到物资保供组,派出10辆车作为物资保供车,积极承担保供稳价重任,累计供应蔬菜约20吨,肉类品4.5吨,同时紧抓粮食安全主动权,子公司(粮油公司)及时高效做好粮食调拨、配送等保障工作,共计调拨大米157.09吨,面粉97.975吨,清油8.96吨,青稞145.882吨。

  自2020年起,吕汝弘已为贵州盘信镇民族完小2位孩子提供了3年的助学金,激励孩子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长大后建设家乡、孝敬长辈、报效祖国。

  蔡震国,男,1989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江阴市徐霞客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5年,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回到江阴,扎根霞客故里,投身农业产业,与公司团队一起致力于水产养殖高新技术研究和创新,开展的杂交青虾“太湖一号”养殖及产业化配套技术的研究,目前已实现年产青虾1.6亿尾;研发的鲥鱼人工繁殖技术,获得无锡市农业推广三等奖、江阴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该基地每年投放鲥鱼幼苗10万尾,年产量约1.5万公斤,年产值500余万元。期间主导参与完成了多个省、市级农业项目,发表论文3篇,申报使用新型专利1个。他主导推动养殖池进行生态化升级改造,利用水循环技术对水体进行过滤净化,构建起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他作为江阴市人大代表,主导参与的《关于打响和推广徐霞客品牌的建议》被列入江阴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十项建议之一,打响了以徐霞客农业品牌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名片。为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助力本地三农发展、更好开发推广徐霞客品牌,他成立徐霞客食材开发研究院,积极与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江阴徐霞客研究分会合作,致力于徐霞客品牌农业的研究与开发,弘扬和宣传徐霞客文化与精神,创新与拓展品牌农产品。目前已经开发推出了溯江源山泉水、霞客鲥鱼等多种优质农产品和特色三产餐饮品牌,并结合电商直播新模式,极大提升“徐霞客”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为一名深耕农业产业的青年农民,他始终致力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为周边的养殖农户提供产业咨询、技术指导,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增收致富,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培训十余场,惠及1200余人次。2022年,他担任江阴市大闸蟹行业团工委书记,组织、联系、服务大闸蟹行业中的乡村振兴青年,为促进全市大闸蟹养殖行业高水平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戴从娟,女,1993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曾获第四届镇江市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所在的姚桥镇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润果”新农人团队荣获第18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她用脚步丈量农田,用耳朵倾听一线农民的呼声,通过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示范农田、分享成功经验等方式,向周边农民传播科学种植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和增产增收。2018年,润果农业开启“大田数字农业建设”并申报农业部试点建设项目,作为全国五家之一、江苏唯一一家,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进行农场智能化、信息化板块建设,开启了镇江智慧农业新征程。

  2018年入职后,戴从娟成为“润果”新农人团队成员。她深入生产一线潜心学习稻麦种植技术、各类农机的使用和维护、标段的管理等农业日常工作,跟着专家把稻麦种植技术转换成大量数据,做好素材积累,尝试着将技术数据录入到数字农业系统中,探索尝试用数字农业系统应用于农场管理工作。在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她推动公司将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入现代农业,形成农田管理智能化、农机调度自动化、仓储烘干智能化,创建了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推行“智慧农业共同体”概念,以大数据智慧体系为平台,打造共享农业链条,用科技的力量帮助农户解决种地难的问题,达到了集约化经营、节本增效的效果。2020年7月,戴从娟代表“润果”新农人团队参加第四届镇江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以数字农业管理模式创新为参赛主题,在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2021年,戴从娟收集整理大田数字农业项目验收资料,项目成功通过农业部大田数字农业项目专家组的验收并获得业内一致认可,形成了一套规模化大田数字农业“精细管理模式”,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在这一模式推动下,仅精量播种这一个环节就可节约劳动力50%,只需要3名操作工人就可操作103台智能烘干机,每天装机量可达1500吨,24小时可烘干3000亩土地的产出。而在补肥环节,利用多光谱技术,1台无人机每天规划面积可达4000亩,大大降低了规模化农场管理难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准度。

  作为一名90后新农人,戴从娟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农业的升级与建设,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助力打造“高度机械化、信息化、精准化”的现代化标杆农场,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管会娟,女,1987年8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淮安市淮安区平桥镇沈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曾获“淮安区乡村振兴先进个人”“淮安区先进生产工作者”“淮安区富民强村先进个人”“淮安区最美基层员”等荣誉。

  不忘本色,在乡村田野上绽放青春芳华。东南大学本科毕业的管会娟,面临着许多职业选择,但她不忘农民本色,毅然选择回乡就业,投身乡村建设,立志在乡村振兴中展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追求和作为。她带领村“两委班子”制定“5个一”的村庄发展规划,创建沈庄村五彩党建品牌,凭着实干、稳干的工作作风,较快融入农村生活,实现由一名大学生向农民身份的角色转变。

  不忘嘱托,在壮村富民中践行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她始终牢记组织嘱托,不断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壮村富民道路。2021年以来,成立由村党支部集体领办的土地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回收约70亩集体土地进行发包、种植经营,每年村集体增收超8万元。2021年村党总支获得淮安区乡村振兴(组织)红旗荣誉。

  不忘期待,在造福一方中彰显责任担当。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她时刻把为民办实事摆上突出重要位置,不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2020年,新建100盏路灯,修缮村内两座年久失修的危桥;新建居民休闲文化广场,增设游园及健身设施。2021年争取区民政局相关扶持,新建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成立“红星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10多次;2021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2022年,改造出一座面积约3000平米的主题文化游园;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并于2022年获得第十六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根深存沃野,硕果满枝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道路上,管会娟带着青年人的意气风发和对农村工作的无限热情,扎根田野、务实进取,不断实现人生蜕变,绽放青春风采。

  仇天敏,男, 1990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南通市崇川区匠心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

  自2020年以来,围绕困境儿童帮扶、崇宁协作、为老服务等主题,开展公益服务100余场次,累计服务1000余小时,服务人群超万人,利用和投入资金20余万元。

  2020年六一前夕,在团区委、区检察院、永兴街道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匠心守护行动计划”在南通市永兴小学落地。21名不同年级的困境儿童,在街道和学校双重认定下,由仇天敏领衔的匠心公益正式开展关爱帮扶活动。经过实地走访调查,仇天敏将21名儿童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帮扶档案,与爱心人士进行对接,开展服务工作。经过2年时间的服务和经验总结,“匠心守护行动计划”升级为3.0版本。

  自2020年起,在崇川—宁强两地开展协作工作带领下,仇天敏利用自身专长,发起“崇宁两地共读一本书”公益项目,旨在通过南通优越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为秦岭山区学校输送更多的资源和力量。2021年5月,仇天敏带领匠心公益志愿者一行来到宁强县高寨子街道,他走进高寨子街道中心小学课堂,为该校学生上了一堂“江海风情”班会课。同时,他带领志愿者们走访了部分贫困生家庭,与当地3所小学建立沟通渠道,结对帮扶50名贫困学生。疫情期间,仇天敏开辟“云端课堂”,以南通市永兴小学浓厚的阅读氛围为基础,通过直播形式开设“崇宁两地共上一堂课”。同时,通城木偶剧、实境绘本课堂等资源向宁强县高寨子街道中心幼儿园输送,为四校结为“姊妹学校”贡献力量。两年来累计为宁强县高寨子街道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募集绘本1800多册、图书2000多册、教育教学用具100套、爱心包裹392个,共计资金15余万元。

  2022年,联合南通市健康产业协会、崇川区老龄协会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精准为老服务 匠心守护健康”公益服务活动,为老年人开展身体、心理监护服务,通过“小老人”与“老老人”协作互助形式,为社区32户贫困、重残、重疾老人开展为期1年的慢性病监护服务,提供每半月一次上门体检、居家安全检查、卫生打扫等服务。联合多家医院在社区开展义诊服务活动,累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一万余份,受益群众超5000人次。

  苗圣祥,男,1995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灌云县东王集镇元邦村党总支副书记。

  先后被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南开大学授予“优秀员”荣誉,荣获2023年灌云青年五四奖章、灌云县五一劳动奖章和县政府嘉奖。

  他扎根村里,虚心学习,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锤炼本领,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富民兴村提质增效,发展优势促进党建高水平提升”的“双向赋能”新路径。

  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教育培训近10场,锻造“带头富、带领富”的村干部队伍;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5万+全覆盖、100万+再突破、集体经营性净收入大提升”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带动,多层次发展壮大元邦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发展新模式。

  通过整合集体资源,对六组村部空地和前河小学进行打造,通过发包、联营等方式开发利用,新增加集体收入约20万元。目前元邦村有枣树40亩、樱桃及火龙果80亩、花卉苗木100亩,围绕元邦合作社,火龙果、冬枣、花卉等主导产业,壮大本村经济3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同时挖掘元邦村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采取大户示范带动、全面铺开推广等有力措施,积极引导村民创业致富。

  依据元邦村在东城区区位优势吸引客商,近年来,苗圣祥带领支部同志们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树立环境招商理念,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先后组织主题服饰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项目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个;组织灌云(杭州)数字经济产业招商推介会,签订8个意向合作协议;组织江苏(灌云)高端纺织英才会暨主题服饰产业发展大会,并于今年3月3日成功举办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本次活动共签约项目9个,累计总投资6.37亿元。目前已经有10余家大企业准备落地元邦村,其中过亿元企业2个,实现吸纳村民就近就业近千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富民增收。

  宋宇杰,男,1996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南京田原牧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个人先后获得南京市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公司先后荣获共青团中央“精准扶贫·助力农产品上行”优秀项目、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

  从一名高校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到扎根基层的南京市六合区新农人,宋宇杰带领着公司团队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奏响了绿色富农的和美乐章。

  作为一名农业企业的总经理,工作中他始终秉承助农富农的宗旨,带领团队经营1200亩省级绿色蔬果生产基地,积极开展蔬果产销、生鲜配送、生鲜电商、农场研学运营、生态农场管理等多元化业务,荣获江苏最美绿色食品(蔬菜)企业。

  受限于服务区域范围小,服务对象单一等因素,公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宋宇杰带领着田原牧歌团队开拓创新,与多家兄弟企业积极合作、资源共享,推出了线上商城、蔬菜套餐盲盒、产品礼盒套餐等多种新型销售模式,从而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营收,南京田原牧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成功在新四板上市。

  在公司发展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他始终不忘承担社会责任。在六合区政府、雄州街道和钱仓村的支持下,公司运营着六合区乡村振兴大学生创业中心,截至2022年,带动了500余人就业,孵化了30家企业,带动8户会员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228户协议农户年均增收约8千元。个人事迹被《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田间地头的奋斗故事仍在继续书写,宋宇杰正在乡村广阔的田野中继续发挥着光和热,带领着团队为六合乡村振兴,奉献着他的青春力量。

  丁帅勇,男,1997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盐城市亭湖区心途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

  2020年荣获“江苏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2021年获评“盐城好人”;2022年荣获“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提名奖”;2023年荣获“盐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六年时间,丁帅勇向安徽淮北捐赠图书2925册,在三所村小建立起公益图书室。疫情期间,他召集青年志愿者,为中小学生提供在线课业辅导、亲情陪伴等服务,团队累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创业以来,他走访帮扶困境未成年人1200人次;向驻盐高校输送勤工俭学岗位64个……数据背后是他一颗投身公益、用行动践行信念的赤诚之心。

  2018年,在盐城读书的丁帅勇结识了王楼坊小学校长,在聊天的过程中,校长一句“我们这的孩子渴望读书,这里离县城太远,想买书必须到县城,陪伴孩子的老人根本没这个精力去奔波”,这句话深深的记在了丁帅勇的心里,“我来帮忙解决”成了他对校长的承诺。自此,他走上了“讨书之路”,截至目前,共向淮北市的三所乡村小学捐赠图书近三千册,总价值超过六万元。

  大学毕业后,丁帅勇选择留在盐城筹建公益组织。他召集青年志愿者526人,定期为困境儿童开展学业辅导、素质拓展、心理辅导等服务;走访帮扶困境未成年人达1200人次;向驻盐高校输送勤工俭学岗位64个;为5名贫困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创建的“1×1×N+1”(一名青年牵头成立一支志愿者队伍联动N股社会力量解决一个社区青少年问题)模式,累计服务时长1832小时。

  2020年,为解决“一线工作人员”“中小学生家庭”后顾之忧,他组织志愿者义务为盐城市一线抗疫工作者、中小学生家庭开展“战疫无忧”云辅导爱心行动,提供学业辅导、心理陪伴、防疫科普等线上精准志愿服务。参与志愿者达92人,服务中小学生112人,累计提供公益服务总时长超过2000小时。丁帅勇用他的实际行动传递友爱和温暖,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王政,男,1994年4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小杨社区党委书记、团支部书记。

  曾获“江苏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江苏省优秀团支部书记”“江苏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泰州市优秀团支部书记”“泰州市最美青年农民”等,小杨社区团支部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回村工作的王政,正好赶上了小杨社区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他紧抓机遇,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向外推介,与在外乡贤搭建起“连心桥”,为村庄招商引资、建设规划出谋划策。同时,他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成立“乡遇”手工工作室,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制作销售手工艺术品,工作室获姜堰区见习村官创业大赛优秀奖。王政还直接参与乡村规划设计,打造小杨先锋驿站、公厕,设计彩色水稻种植基地实施方案、游园节点施工方案,用青年智慧为美丽乡村增添色彩。

  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如何将旅游资源向本村内部引入?怎么合作开辟新的旅游线路?基于这些思考,王政率先将自家小院改造成“小王的院子”民宿,组织村民召开小杨民宿开发座谈会,成立民宿旅游发展联盟,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在保留传统里下河水乡风格的基础上开展房屋改造,并成立小杨人家运营管理合伙企业,资本入股、社区占股,共同参与小杨人家民宿运营。他先后策划组织了两届小杨田园樱花节,整合民宿、樱花、汉服秀、国学馆、采摘体验园等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带动居民就业创业500多人,村集体年增收3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近年来,王政带领社区大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大力气进行环境整治提升,拆除棚披,拓宽道路,新增篮球场1个、儿童娱乐场1处、乒乓球活动室1间、停车场2处,小杨社区先后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此外,他带领团队积极拓展各类资源,和溱湖绿洲共同打造的集研学体验、科普教育、食用菌销售、状元菇宴为一体的菌菇主题体验科普园区——“菇菇部落”项目,获2022年泰州市高质量发展奖一等奖。

  刘宇,女,1989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丰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曾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省级先进个人、常州市三八红旗手、常州市天宁区十大杰出青年、常州市天宁区优秀党员。

  2011年,刘宇回到家乡,担任村书记助理。儿时田间的快乐记忆、乡野的景色和泥土的芬芳,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作为村干部中唯一的大学生,刘宇接过了写材料、做表格、统计数据等工作。这样工作了两年,刘宇身上的“学生气”多少有点不接“地气”。有次,刘宇被村书记安排给村民们上一堂党课。精心准备好内容的她,胸有成竹地开讲,然后底下村民反应平平。课间休息时,一位热心村民提醒:“刘书记,你是本村人,要不用方言上课吧,大家觉得亲切。” 乡音虽“土”,却一下子拉近了和村民距离。自那以后,刘宇只要和村民交流,绝不用普通话。她开始走出村委办公楼,走在曲曲折折的乡间小道上,不断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2020年,刘宇接过前任村书记的接力棒,成为丰北村的“当家人”。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丰北村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彼时的丰北村,已经建成了平坦畅通的农路,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家前屋后整洁有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如果说硬件建设能提升乡村颜值,那么文化建设就是为农村铸魂。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丰北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村里的古树银杏历经 118 年风雨;村里的老式水龙,源自光绪年间,见证古人理水智慧;村里的明代古桥,拥有 500 多年历史。刘宇带领村民通过改造闲置农房,重修水龙局,建设初心学堂,打造“杏”会初心打卡点、水美汇客厅。在传承古村文脉的同时,也点亮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化资源“活”了起来。还结合丰北水乡优势,引进了老高的鱼庄、丰北鱼学院、皮划艇基地。

  2022年,新一场 “小院议事厅”讨论会开启了。刘宇召集全村20多位村民骨干,在丰北村的初心学堂里,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围绕村环境卫生改善、老旧设施维修、村庄未来规划等话题,展开讨论。去年美丽乡村建成后,刘宇希望村里有一个社会共治平台,把“我要做”变成大家集思广益“一起做”,让丰北村的“后美丽乡村”时代不断升级,动力不竭。“小院议事厅”应运而生,就设在丰北村的初心学堂里。在这里,刘宇定期召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既商量事关本村长远发展的“大事”,也解决村民生活中遇到的“琐事”,推动村务公开落地落实,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赵庆阳,男,1996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宝应县泾河镇四级主任科员、泾河镇曹坝村。

  赵庆阳在担任驻村“”期间,尽职尽责,坚持用心走访群众、用情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多措并举促发展,解决好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问题。

  为了更快熟悉村情村貌,他担任曹坝村01网格员,担任网格员期间,走遍了全村的每条道路,做到了户户进、人人访,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上门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做好闭环接运村民、开展好全民核酸检测,既让他熟悉了解了村民,也让村民认识了他,做好了“宝应户籍常住村人口”“县外来宝人口”“宝应户籍流出县外人口”三本台账,做到了对实有人口情况心中有数。同时,为了更好为群众答疑解惑,利用好微信群,曹坝村有“阳光村务群”,网格群和微网格群,他和其他村干部经常在群里转发疫情防控、防诈骗、秸秆禁烧、国际国内新闻等相关信息,并积极和村民进行互动。

  曹坝村位于宝应县城北郊,是泾河镇的工业强村。但是苦于一直没有直通村部的公交车,最近的公交车站离村部有3.2公里。为了解决群众这一急难愁盼的问题,打通这最后“三公里”,他与其他村干部多次勘探路面、规划线路。经过书面申请、多方探讨、实地考察等环节,最终在2022年8月10日,由曹坝村开往宝应高铁站的103路公交车正式启用,极大程度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103路公交车不仅仅方便村民前往高铁站,公交线路沿途经过白田广场、吾悦广场、新城生态体育馆、安宜高中、宝应中学等重要场所,同时沿途覆盖多个小区,方便职工上下班及锻炼娱乐。

  作为一名新时代逐梦追梦人,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就是坚持从身边小事做起,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地解决民生问题,让群众从一件件具体的实事好事中感受到生活在不断向好发展。

  韩韬,男,1987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宿迁市钟吾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先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新时代“最美逆行者”、江苏省妇女联合会表彰为江苏省抗疫“最美家庭”、宿迁市第二十届杰出青年。

  挺膺担当,爱国奉献。他以守护人民的健康作为医生第一准则,以实际行动回馈党和人民的信赖。2020年武汉抗疫49天里,他临危受命任武汉蔡甸区济和医院感染三病区挂职科主任,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00余例次,抢救危重患者20余人次,无一例死亡。2022年3月宿迁疫情再次来袭,他主动请战到一线,参与宿迁钟吾医院黄码医院筹建。期间,封控区内黄码尿毒症患者需要紧急透析,韩韬提出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方案,身先士卒进入污染区为患者建立血液通路,进行了紧急床旁血液滤过,让这位因疫情封控而急需救治的尿毒症患者转危为安,并着手与肾内科、院感科团队一起建立了“疫情静态管理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分层管理方案”,使区域内肾衰患者血液透析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认线年底,医院面临着巨大的危重患者抢救的压力,重症医学科一床难求。韩韬作为重症医学科主任,高热刚退就带领团队站在了临床一线,并向院委会申请,在2天内协调设备、抽调各科业务骨干组成坚实的团队,开设30张床位的重症医学二病区,使院综合ICU床位扩张至50张,搭建危重患者分层救治体系,秉承着“轻伤不下火线”的原则,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医护人员减半、病人翻倍的情况下,ICU仍然持续正常运转,让大量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尽到了自己“生命守门人”的责任。

  认真钻研,专业精湛。在科研教学上,韩韬带领团队细心钻研,仔细筹划,立足人民群众中颅脑外伤为高发、高致残率的疾病,颅内压增高监测治疗有一定困难为出发点,以重症医学科为依托的“ 超声ONSD联合有创ICP监测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课题获得宿迁市科技重点研发项目立项,2022年再次以“超声无创多模态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症卒中患者应用研究”获得宿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立项,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各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培养研究生2名,副主任医师1名,补齐了本地区重症神经超声技术应用的短板。

  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上”的原则,以“先做人,后做事,品质改造世界”的经营理念,带领全体员工崇德守信、开拓创新,逐步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使公司生产成本控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他深刻认识到“守合同重信用”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配备相关管理人员,建立了客户数据库,规范了合同档案管理。每次签订合同都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由专业人员审查签订方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履约能力和资信等,做到合同条款齐全、内容合法。他带头执行公司各项规定,以制度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将合同履行率提升至100%。公司多次获评镇江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

  他注重诚信,坚持以质取胜。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制定了产品质保期外的服务策略,使客户能够安心购买和使用公司产品,该方案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2022年5月,姜松亭接到合肥一家客户的电话,因没有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导致设备损坏,急需维修。虽然设备质保期已满,姜松亭还是第一时间组织售后小组为客户免费修理好了设备,使设备能在第一时间再次投入使用,极大降低了客户的损失。2023年3月,马鞍山的一家客户因设备安装错误导致设备损坏,他也是第一时间为客户重新订购了配件,送货上门,及时为客户解决了难题。

  他深知,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没有公司全体员工的激情奉献,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和个人事业的成就。多年来,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主动参加民盟、教育等部门举办的各类公益活动,关心资助患病的退役军人、留守儿童等,以尽社会责任为己任。了解到当地农民种植的黄桃有销售困难,他不仅自己购买,还在朋友圈、微信群等积极宣传,帮助村民解决销售难的问题。2020年疫情期间,他带领公司第一时间向社会捐款捐物两万元,累计向慈善机构及社会捐款捐物数十万元。

  他践行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价值观念。参加工作后,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踊跃参加献血,2018—2023年累计献血4次、1800ml,他还主动向同事讲解定期献血的好处,带动身边人参加献血。面对国内各地遇到的灾害与事故,他通过红十字会、慈善总会贡献一己之力;面对身边遇到困难的家庭,他及时伸出援手。参加工作至今,已默默奉献爱心30多次。

  他见义勇为,坚守正义,勇担社会责任。2021年12月10日,下班途中,他发现两名男子正将电缆管材搬运至电动三轮车上,他们既没有穿工服也没有戴安全帽,现场也不安装照明灯具,时不时张望过往行人车辆,形迹十分可疑。万家宝经过短暂分析排除两人夜间加班施工的可能,有盗窃电缆的嫌疑。面对两人团伙作案,他把车停堵在电动三轮车前,下车拿出手机开始拍照,“咔咔咔”的拍照声和明亮的闪光灯留下了两名嫌疑人作案的照片。两名嫌疑人立马上前抢夺手机,在万家宝正义的呵斥下,两名嫌疑人心虚胆怯抛下盗窃的管材落荒而逃。事后,电力公司特地上门,感谢他帮助公司挽回数万元损失。

  2022年9月23日晚,在小区散步的时候,一阵打斗嘈杂声传来,万家宝跑上前去发现两名又高又壮的醉汉相互拉扯对方的衣领,纠缠在一起。他冲上前去站在两人之间,紧紧握住双方扯着衣领的拳头,一顿劝说,浇灭两醉汉的怒火,遏制了打架斗殴的势头。他以智谋平息社会矛盾,以实际行动践行“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的铮铮誓言。

  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互联网+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江苏省高校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

  在校期间,他经常在实训室研究汽车零部件,一个个零件拆下来,研究透了再安装上去。这样每研究透一个零件,都让他高兴。可是当他研究到传感器的时候,就皱起了眉头,困难在哪里,方向就在哪里!他拿出了农村孩子的坚韧和不服输的劲头,开始和新能源霍尔传感器这个零部件较上了劲。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无数日夜的研发,更换了上百种材料,设计出了“基于砷化镓复合芯片的霍尔效应电流传感器”。新的设计不但能够提高检测电流输出的精度和线性度,还可以监测并随时控制电流输出度,是对传统霍尔元件一大更新,如今,他还在不断改进着他的科技成果。

  他积极投身公益,率先报名无锡市高浪路部分路段的文明交通劝导的志愿服务工作。疫情期间,他为了帮助学校同学更好适应校园生活,作为学生会执行主席,他积极组织筹办了30余场次大型活动,参与学生24000人次。2021年暑假期间,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在家乡邳州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排查登记,向民众宣传抗疫防疫知识,向孤寡家庭发放抗疫物资,每天要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但他从未喊过一声累、请过一天假。

  品德高尚,拾金不昧。2021年10月28日上午,在去查看现场的路上,葛朋朋捡到了一个钱包,经查看,失主是港城村村民。为了尽快找到失主,他联系到港城村书记,当着村书记和几位村干部的面把钱包内的物品清点后(身份证、公交卡、医保卡、现金4800多、存折两个,还有一张一万元的存单)交由村部管理,由村干部联系失主后,他便默默离开了。后来,失主几经周转找到了他,并送上了拾金不昧的锦旗,原来钱包里的现金和存单是这位村民刚卖了黄豆的辛苦钱。

  2020年4月,葛朋朋在参加无偿献血时听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造血干细胞的宣传,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人的生命,就立即登记报名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2022年8月份,他突然接到县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进行捐献并进行体检,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2022年9月16日,在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葛朋朋踏上了前往南京市明基医院行程。历经5天的准备,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于9月21日顺利完成。“用我的鲜血挽救了一条生命,这应该是我生命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了”说出这句话时,他的眼神是坚定的。同时他希望通过这次捐献让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队伍中来,让血液病患者能多一份生的希望。

  自2019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王梦格就把学生时代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承诺带到了警营,始终心系聋哑人群,发挥专业特长,与困难聋人交朋友、结对子,在公安一线把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怀融入一次次警情处理、一场场纠纷调解、一次次反诈宣传,带动更多青年民警、志愿者关心关注聋人,让“无声”的关爱从少数人的“全力以赴”变为多数人的“力所能及”。

  工作第一年,她就发动铁路公安、武警和志愿者共同建立“手”护联盟,以联动共治为切入口,在南京南站区域为特殊人群提供救助、咨询和失物查找服务。世界无声,反诈有声。在公安反诈宣传工作中,王梦格发现“反诈术语”至今没有系统化的标准,手语“误解”无处不在,这为针对听障人士的案例剖析和防范带来了巨大困难。2022年9月,她推动南京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与市聋人协会、市残联等单位共同研究,7次研讨制定了手语专业化表达,并拍摄了江苏首部手语反诈视频《聋哑人防骗手语》,在国际聋人节推出。该作品获评省公安厅“反诈宣传优秀作品”,也得到了省残联的肯定,助推南京反诈宣传覆盖率位列全省第一。今年5月,她参与南京首届反诈广场舞大赛,邀请聋人群体进警营,建立9人“手语”反诈宣传团队,让特殊人群体主动学反诈、讲反诈,受骗人数同比下降27%。

  “困难也是人生的一种历练”,抱着这个态度,他用自己的执着和忍耐在化工园区坚守了五年。面对化工园区路途较远、环境较差、家庭难以照顾等问题,他没有退缩,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服务性调研、税负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不断提升责任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牵头组织开展化工、建材等风险行业应对工作,取得应对成效3200余万元,其中直接查补税款1800余万元,查找涉税风险点21个,有效化解涉税执法风险。由他撰写的《混凝土制造行业评估模型》,在连云港国税系统作为教材编制印发。

  他时刻不忘助力公益事业。组织开展“抗击疫情 你我同行”“全国扶贫日”募捐行动,全体干部累计捐款115600元,以实际行动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和助力地方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蓝色梦想”少年税校建设,先后投入10余万元为学校留守儿童捐赠视频设备、图书、体育器材等,该项目被评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工作品牌”。

  坚守岗位,架起医患沟通连心桥。12年,300余起医患纠纷,这串数字的背后是坚持、耐心、细致和专业。自2010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法学专业,李俊波已在医患沟通和纠纷调解这个工作岗位上,稳扎稳打了十余年,依靠满腹扎实的专业基础、“永远在路上”的进取精神和“做有温度有爱心的‘摆渡人’”的工作愿景,在医院和患者间架起沟通桥梁,怀着“接诉即办”的工作决心,无论面对何种艰巨繁复的工作任务,李俊波始终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忠诚实干,用心书写了一份份“为患者服务”的新答卷。

  崇德向上,不忘初心勇担职责。医患纠纷的外表下往往还伴随着家庭矛盾、劳动争议矛盾等,李俊波遇到过不少,却总能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曾有一名患者术后出现下身截瘫的严重并发症,5个子女相互推诿,年近九旬的老人长期滞留医院,生活照料等问题难以保障,为有效化解矛盾,李俊波一面为患者积极争取驻点护理公司等院内资源,一面积极联动患者子女居所所在地警方、居委的调解力量,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与家属进行沟通、协商,并利用休息时间主动为杨某协调康复医疗机构方便后续康复治疗。历时三年,李俊波初心不变、努力不懈,最终争取到了大部分患者子女的信任与认可,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患者也顺利入住康复医院。

  守信向善,牢记使命赓续传承。“青春就是要去勇敢追梦,就是要去做一些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去成为一个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作为医院团委书记,李俊波既努力出色地完成组织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更注重年轻一代的培养传承,积极团结医院青年投身到志愿服务与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去,带头参与交通卡口轮值、核酸采样等任务,积极组织并带领参加健康义诊、道德讲堂等各类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在全院青年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与团员青年一同奋斗,让青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39年前,宦剑锋的祖父看到50岁的聋哑邻居石褚荣一个人靠捡破烂维持生活,孤苦伶仃,于是毅然决定帮扶无依无靠的石褚荣,从一开始的提供一日三餐,到后来直接让石褚荣住进家里朝夕相处。就这样,从宦剑锋的祖父,到宦剑锋的父母,再到宦剑锋夫妻,一家三代人近四十载如一日,照顾一位孤寡聋哑邻居,让他在这个温馨的家庭里生活。

  暖心陪伴,书写真情大爱。父母早逝的石褚荣天生聋哑,没有娶妻成家。宦剑锋的祖父当时住在离石褚荣家不远处,看他孤苦无依,只要家中稍有富余就给他送些米油。在家庭经济稳定后,宦剑锋的祖父更是做出一个决定,一日三餐都邀请石褚荣来家里吃,这样坚持3年之后,宦剑锋的祖父生了一场病,于是直接将石褚荣接来家里住下、相互作伴。在他临终前再三向家里人交代,一定要照顾好石褚荣,不要抛弃他。于是,宦剑锋的父亲接过了接力棒,将石褚荣当成自己的长辈孝敬、照顾,每天为石褚荣准备饭菜、提前准备好换季衣物和被褥。

  拳拳孝心,守护幸福晚年。9年前,宦剑锋的父亲正式把接力棒交到了宦剑锋、张燕夫妻手中。旧屋拆迁时,有些人劝宦剑锋把石褚荣送到敬老院去。宦剑锋、张燕一口回绝,“从我小时候记事开始他就一直在,像自己的爷爷一样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夫妻俩带着石褚荣一起搬进了张燕娘家暂住。新房装修好后,石褚荣怎么也不肯搬上高楼生活。为了让老人过得舒心称心,宦剑锋、张燕夫妻俩没有勉强老人,也没有抛下老人,而是大家一起继续留在张燕娘家生活。张燕的父母也把石褚荣当成长辈一样对待,在小夫妻俩上班时,他们还主动接下照顾老人的重担。如今,89岁的石褚荣每天都过得舒心安逸。

  2023年2月21日中午,睢宁县步行街商区突然出现火情,顺丰快递小哥许港国面对紧急险情,不顾个人安危,三次冲进火场,将大火扑灭,守护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天中午12点左右,快递小哥许港国正在派件途中,发现不远处飘来阵阵黑烟。他没有犹豫,立刻停下车子,冲到救火现场,发现旁边恰好有桶水,他拎起水桶就去灭火。由于火势较大,一桶水实属杯水车薪。他没有放弃,赶紧又到旁边超市拿来了灭火器,忍着呛人的浓烟,再一次冲进火场,对着火势最大的高压电箱一阵喷射,在周边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火势终于被扑灭了。为防止火苗复燃,许港国第三次冲进火场将煤气罐从屋里拿了出来,而此时煤气罐管子已经被烧断。许港国说:“当时完全没有时间考虑,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灭火。其实这也没什么,不管谁碰上这种事,我相信只要力所能及,都会伸出援手。”

  看到火完全灭了,险情已经解除,许港国这才将快递交到客户手里。救人之后他准备低调离开,现场围观群众热情地将他拦下,大家被他的见义勇为所感动,称他为“英雄”,想知道他的姓名。还有一位热心市民拍下了救火视频,并发布到网上,该视频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点赞。事后面对记者采访,许港国谦虚地说,只要记住是顺丰小哥就行了,人能平安无事他就放心了。徐州睢宁顺丰快递小哥许港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彰显青年人的勇敢和担当。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6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