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现代农业科技十篇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9-17 15:05    文字:【】【】【
摘要:5.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徐永星,徐建平,钱炳先,周建光,蔡建新,徐奎源 9.飞燕草等野生中药材种子发芽率初探张蕾光,杨波,马喜,程晓东,王占才,朱丹,李莉,高丽

  5.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徐永星,徐建平,钱炳先,周建光,蔡建新,徐奎源

  9.飞燕草等野生中药材种子发芽率初探张蕾光,杨波,马喜,程晓东,王占才,朱丹,李莉,高丽

  39.无公害苹果园的花果管理(续)苏金霞,高九思,王秀梅,段爱琴,何艳花,卫松梅,侯引茹

  44.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研究与应用综述高博,邓柳红,易小平,肖苏生,张春发

  49.98%诱蝇谜诱杀柑橘小实蝇(雄)成虫效果试验初报李云明,顾云琴,项顺尧,方斌善

  50.水稻条纹叶枯病不同病情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研究初报陆文霞,纪拥军,马秀凤

  近几年来,乾安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发展与和谐这两大主题,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潜力,发展避灾农业;强化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发展效益农业;加快新技术应用推广,发展现代农业,为全县农业注入生机与活力。全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红辣椒、“两瓜”(西瓜、甜瓜)、粘玉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万寿菊、棚菜、山葡萄优势产业基地,真正构筑了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农户联企业的大农业格局。

  实践证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而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推广。

  本刊记者近日就乾安县农业发展及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情况对乾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文举进行了采访。王主任首先介绍了2011年乾安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情况。

  坚持学习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职责,落实方案。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组织全体职工开展政治和业务学习活动,了解最新的前沿种植技术和模式,认真分析,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全体党员干部为农民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展示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优良作风,深化了“帮助农民就是帮助自己”的理念,工作环境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将其列为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加强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的全面发展。所以,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抓好新型农民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最关键、最持久的支撑和保障。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在农业领域广泛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2011年全县16个乡镇、场(园区)共培训农业技术指导人员110人,农业科技示范户1050户,骨干专业农民5800人,技术明白人6万人次,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60场(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4次,专家现场解答农民技术难题100多个,播放科技电视讲座5期,发放科技资料6万多份。

  利用“科技之冬和科技之春”活动,继续大力推行先进实用种植技术,包括:旱作节水技术和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谷子高产栽培技术和识别假农药;玉米种植科学施肥方法和识别假化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提高耕地地力;生物防治玉米螟技术与水稻、辣椒等作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安全合理使用除草剂和作物受药害后的补救措施。

  3.1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对执法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制订了全年农药执法工作计划,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

  3.2加强宣传,提高农户识假能力 对全县现有的农药经营户进行了摸底登记,经过排查,全县共有农药经营业户90家。为确保农户春耕时买到放心药,让农民了解更多的农药知识,先后到各乡镇(场、园区)宣传农药法律法规,指导农民如何识别假劣农药,印发简易资料2万份,使广大农户以及农药经营户能自觉地维护自身利益。

  3.3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咨询活动 2011年3月19~22日在乾安县让字镇等地,举办大型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咨询活动,多名行政执法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活动。

  3.4查处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的违法行为 乾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松原市站通过联合执法检查,共查获假劣农药1200公斤,48台(件),货值1.1万元,检查企业225个(次),整顿市场18个(次),受理举报案件3件,挽回经济损失97万元,出动执法人员167人次,印发资料2万份,立案查处13件,结案13件,涉案人数22人,共罚没人民币1.2万元。通过严厉的执法检查,不仅有效整顿和净化了农药市场,而且对不法经营业户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保障了乾安县农业的健康发展。

  按吉林省农委、财政厅有关文件要求,在乾安县赞字乡鞠字村圆满完成了旱作节水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区各种设备运行良好,特别是在2011年阶段性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项目区作物长势喜人,产量惊人,受到农民的称赞,并且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秋季乾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玉米产量每公顷均在13.5吨以上。随着配套工程的不断完善,力争把项目区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示范区。让字镇的膜下滴灌项目区建设已基本完成,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认真做好虫情调查普查工作,及时向省、市、县主管部门上报虫情发生动态,向全县各乡镇(场、园区)植保简报,共8期,编制专业培训教材,举办培训班5期,发放宣传单2万余份,每期分别就应防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办法作出科学说明,为上级领导指挥统防统治提供科学依据,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宣传“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按照省里部署,乾安县生物防螟和农区统一灭鼠两项合计防控面积达100万亩。

  5.1落实白僵菌防螟面积80万亩 5个乡镇的77个村同期进行,直接受益农户23575户。僵虫率平均数达到71.5%,校正僵虫率70.04%,已通过省专家组验收。总投入128万元,纯增收益3783.04万元,投入产出比1∶31。

  5.2农区统一灭鼠防控面积20万亩 4个乡镇共计76个村进行,直接受益农户20030户。据测算可减少粮食损失约500万公斤,如今玉米和大豆收购价格较高,平均按每公斤2元计算,可为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

  6.1实施范围 项目开展以乾安县粮食主产区为主,重点在玉米作物上实施。主要对全县各乡(镇、场)玉米产业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6.2完成情况 2011年3月以前,发放施肥卡1000余份,免费为1000余农户提供施肥技术指导服务;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100%;秋季组织乡镇农技人员进行包片取土,共取土样4000余个。通过测产和农户调查发现,由于测土配方合理,玉米生育期内雨量充足,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个百分点,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

  在乾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下,乾安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2011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使农技推广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乾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了2012年总体工作思路及重点,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

  一是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加大推广种植业前沿技术、实用技术工作力度,提高为“三农”服务本领。

  五是坚持认真做好植物保护、虫情预测预报工作,搞好农田病、虫、草害防治,增加与周边县(市)同行的经验交流,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技术,加强档案管理,将文字材料及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等问题的日益凸显,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将更加严峻。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农业科技,最大潜力在农业科技,强劲动力也在农业科技。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转型发展是我们实现转型跨越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人均耕地少、农业发展水平差、农业基础薄弱仍然是我们的最大市情。因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就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正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科技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基础。对此,我们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才能使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更快更实,动力更加持久更加有效。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多数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从而壮大现代农业,提高现代农业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

  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我国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农业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先进成果的转化运用为手段,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畜禽良种、人工冻精、自动料槽、自动饮水器等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使得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养殖户收入成倍增长,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由零散型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的转变,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但是,尽管我们在农业科技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科技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着农业高效化技术粗放、效益低,农业规模化总量小、分布散,产品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农业科技创新缺乏主体。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由于人员紧缺和科研基地缺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科研投入不足,还无暇顾及农业科技创新。

  2.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从近年来的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来看,虽有所增长,但农业科技经费在整个科技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远远低于国际的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GDP1%的指标。

  3.农业科技创新设施手段落后。表现在农业科研无基地,农业项目难落实,特别是部分农业科技人员知识老化,实验仪器陈旧或配置不全。

  4.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紧缺和能力亟待提高。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农业科技人员高级人才多数集中在市县两级,基层农技干部不仅人员偏少,还忙于承担各项中心工作,使得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缺少人去干,加上近年来农业科技的发展迅速,品种、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广大农技人员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明显不强,面对农业科技创新有些力不从心。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接受推广。

  1.努力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要从构建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经营机制入手,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载体。一是继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三是着力培育农业大户。

  2.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一是要加强农技推广组织能力建设。二是不断创新农技推广组织形式,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的抓点示范和辐射带动。三是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

  我国地广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农业资源相对贫乏。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耕地集中化”成为现实,促进土地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种田能手集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的集中规模加工的可操作性提高,为我国农产品的安全的全面监控提供了实施条件。当然,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保障。“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科技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01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以强大的资本投入作保障,以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土、农机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例,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需求的发展,逐步由以粮食为主的传统小农业发展成为农林牧副渔交错发展的大农业,继而发展成现代涉农综合产业系统。美国与日本根据资源禀赋,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进步道路。美国的资源条件是土地丰富而劳动力供给短缺,走的是以节约劳动为特征的机械技术进步优先的道路。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农业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逐渐发展为现代农业。日本的资源条件是土地稀缺而劳动力丰富,走的是以节约土地为主的生物技术进步优先的道路。日本政府对品种技术、操作技术、栽培技术、土壤培肥技术等特别重视,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随着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信息、生物、设施、加工、节水、生态等高新技术农业领域全面渗透、广泛应用、快速产业化,加速了农业技术的高新化,推进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

  加强优良农业品种培育应用,显著提高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培育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达2600多个;5年来超级稻已累计推广面积4亿多亩,新增稻谷400多亿斤;选育并推广了一大批优良畜禽水产品种。

  稳步提升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业生物灾害有效应对能力。进一步查清了棉铃虫等多种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开发出有效的防治预警技术;成功研制和应用了一大批畜禽水产疫苗药物。

  以节本增效为核心,开发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促进了新型种养殖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并大力应用玉米、冬小麦、南方蔬菜丰产高效无公害等技术体系,西部干旱地区节水技术及产品开发推广,南方红壤区旱地肥力调控技术及产品应用,黄淮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等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与应用等有新突破。

  不断增强农业资源环境技术研发应用,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并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草原保护利用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取得了新型作物控释肥、农田污染综合防控等一批重要成果。积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和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强化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随着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贯彻和实施,国家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体制逐渐形成。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促进了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从2007年开始,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以农产品为单元、产业为主线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强化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推动形成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的产业技术链。到2010年,共建设50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1.218亿元。

  实施农业行业科研专项,推动了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围绕不同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组织全国优势研究力量,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共同编制行业科研专项立项规划。2007年~2010年,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共立项187项,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超过35亿元。

  大中农场地处部级生态示范市——大丰市境内,黄海之滨,四季分明,温、光、热资源丰富,能满足优质稻麦和瓜果蔬菜的生产条件,是国家大型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有机大米生产基地、江苏省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江苏省第2批科技型企业。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精神,大中农场将以市场经济和集约经济为导向,以稻麦新品种引种、推广、生产为中心,以新技术研究、推广、示范为重点,以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为要素,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快农业适用技术的集成,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健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促使农业以资源集约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变,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总体构想概括为“一条主线、两大功能、三大示范区”。“一条主线”即农业增产增效。“两大功能”即科技示范、绿色生产。“三大示范区”即设施农业示范区、杂交制种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区。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分布、分部实施”原则,到2015年完成示范园预期建设目标[1-2]。

  大中农场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种子管理站长期建立合作关系,为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该农场2010年承担“沿海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部级星火计划项目,并于2012年3月圆满结题;2011年承担“江苏省沿海地区良种繁育与推广”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正式挂牌运行;2012年“规模化养猪场废水农田周年利用优化模式研究”项目被省科技厅批准立项;近年来,大中农场一直承担农业部、省农委小麦、水稻高产增效创建666.67hm2示范片项目,先后被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授予高产增效创建先进单位、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小麦、水稻A级示范片。

  大中农场现代农业科技园规划面积400hm2,设“一园六区”。分别为:有机种植示范区,面积33.33hm2,主要进行有机稻生产;优质稻麦生产区,面积46.67hm2,主要进行稻蟹、稻虾共养;杂交制种示范区,面积166.67hm2,主要进行水稻杂交制种;设施农业示范区,面积66.67hm2(其中西瓜33.33hm2、马铃薯3.33hm2、葡萄3.33hm2、草莓3.33hm2);特种作物示范区,面积20hm2,主要培育花木种苗、盆景等;“四新”展示区,面积66.67hm2,主要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肥药。

  特种作物示范区占地20hm2,该区体现了现代农业多项功能综合体,也是整个园区的核心区域,主要功能是展示、示范、研发、观摩、推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同时进行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瓜果蔬菜示范区占地66.67hm2,实现种苗繁育工厂化,栽培品种市场导向化,最终带动园区,辐射整个周边地区果蔬种植,为区域设施果蔬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该区占地166.67hm2,进行栽培试验、示范,搭建栽培研究平台,建立相配套的“三圃”基地,提升栽培技术,引进适合农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3-4]。主要功能是提升杂交制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步提升产量、效益,开展有机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育种和生态农业上有所突破,将良种育、繁、推集于一体,同时负责良种示范、培训、推广、技术咨询,形成育种、引进、示范、推广一体化示范区。

  该区共146.67hm2,主要进行新型稻麦新品种试验、有机种植、优质名贵花卉苗木培育、特种经济作物种植、稻蟹共养;测土配方施肥、全程农业机械化综合栽培技术和“四新”技术展示,使农机与农艺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效益的总体提升。

  建成后的科技园,农业机械化率达90%,高标准农田灌排系统达100%,农产品烘干、仓储能力达到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5%,其中,花卉效益达7.5万元/hm2以上,中药材效益达4.5万元/hm2以上,稻麦效益达3.0万元/hm2以上,设施农业效益达12.0万元/hm2以上,种养结合效益达6.0万元/hm2以上,杂交制种效益达3.0万元/hm2以上,园区的平均效益达5.25万元/hm2以上。通过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建成高标准的灌排体系和防灾抗灾体系,确保排灌自如、旱涝保收、高产增效。同时实现沟、渠、田、林、路、闸、桥、涵等综合配套、农机具与标准化生产相配套、水利规划与林网绿化配套。最终利用3年时间建成400hm2高标准现代农业科技园。

  农场成立现代农业科技园领导小组,由公司董事长任组长,总经理和分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财务、审计、农业、林业、农机、水利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下设园区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园区的项目管理、资金投放、硬件建设、制度制定等具体工作的实施,提供相关科研成果、技术信息、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协助制定好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年度总结和验收报告等。

  [1]何艳桃.我国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09-2812.

  [2]李光祥,赵静.关于生态农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1(2):101-102.

  关键词 基层农业 科技推广 成果转化 机制创新 骨干作用 农业教育 政府引导 科技兴农 技术培训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项目,属于公益事业,短期并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从长远看来有利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建设新农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如今,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核心任务。

  目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组织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没有确定的法律地位,不能大面积、大力度的发挥科技推广的重要作用。广大的农民是基层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一群体又是吸收转化科技成果的,科技素质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的不稳定性一直存在,导致很多研发成功的农业科技成果未能真正应用在农业上。因此,农业科技快速发展与推广体系的落后是阻碍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要想切实解决以上面临的问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农村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业经济进步的步伐,提高农业的经济实力,建设好新农村。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要做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下,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还缺乏市场激励机制,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的工作还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没有有效的利益诱导机制,其工作的好坏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的,许多推广工作也就难免流于形式,不能让农民满意。因此,要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农业推广体系中激励机制的缺位问题,应广泛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让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机制更加完善,关键在于解决推广主体的激励问题。比如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可订立“超产提成、减产赔偿”合同;通过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名优品种、高效生产模式,带动农民跟进,让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实现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者的“双赢”。

  广大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它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高效专业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如果要实现高效专业,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除了要更新观念和进行机制创新外,还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

  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采纳新的农业科技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传统观念通常是从技术供给者的角度看问题,把农业科技推广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的过程,把农民看作是农业科技的被动消费者,而没有对农民的技术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缺乏农业科技推进。因此,要注重建立农民参与选择推广技术的机制,改变“你给的我不要,我要的你没有”的技术供给状况。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应该及时地把市场需求的正确信息、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民,让农民自己选择,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

  我国当前还处于传统农业改革期间,和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其差距主要体现农业技术和资源设施方面,想要推动农业发展,就可以借助金融科技,使现代农业能够源于产业化。但是因为现代农业和金融科技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不融合性,所以想要借助金融科技来推动现代农业改革,就必须更加深入的对此进行探索,找到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而为了融合金融科技和现代农业发展,也有必要开展农业金融科技活动,通过农业金融科技活动,使金融科技的作用能够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得到完全的发挥。

  纯粹凭借农业领域的力量是无法推动农业发展的,农业发展必须借助科技进步来推动。因此我国近几年也开始试图通过科技金融科技来推动农业的发展,也通过金融科技将农业的现代化特色完全展现出来,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科技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并不是十分和谐,想要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使现代农业和金融科技能够更加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也必须将金融科技的作用完全的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政府也越来越支持借助金融科技来推动农业的发展,因此金融科技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我国农业金融科技体系慢慢得到了建立。但是因为目前我国金融风险还是起步阶段,并且存在非常大的资金缺口,因此就会导致金融科技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

  人们的生存和生活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们首先要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才能够着眼于更高层次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而农业就是解决人们温饱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国家重视农业现代化,也重视金融科技与农业的结合,利用金融科技使农业能够得到现代化发展。但是因为农业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备风险性的市场,农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结合金融科技,而由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着本质区别,人们对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认知存在误区。大部分人都不够关注农业科技金融,也不愿意投身到农业产业中,认为农业产业风险高,但是收益低。

  平衡农业科技金融之间的供应关系,其实就是满足需求者的需求数量与形式,但是在实际中往往很难满足需求者的需求数量与形式,供求之间容易呈现不平衡的状态。而目前金融机构也越来越不愿意参与到农业科技金融市场中,因为考虑到农业领域风险性高的问题,会采用提升贷款利率方式来降低风险。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的种种措施,直接导致农业科技金融市场得不到更加稳定的发展。一方面贷款利率提升会导致很多农业行业从事者无法负担这种贷款压力,最终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金融产业的成果,另一方面,农业行业从事者所能够合作的金融机构也有限,因为金融机构开始慢慢退出农业市场。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针对农业科技金融发展的具体政策,已出台的政策中并没有能够平衡农业科技金融之间的供需关系,能够对农业科技金融发展进行完善的管理政策。以及因为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企业缺乏信任,所以农业科技企业很难通过金融机构来获得更多的贷款,同时农业科技金融还没有做到完全的信息化,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因此信息之间的流转不够及时和迅速。

  农业科技金融企业想要得到更加长远而稳定的发展,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企业要具备一定的核心技术,并且还要做到持续性盈利。而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农业产业极容易受到天气环境以及种种大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故。因此在这一点上,农业科技金融企业是很难保证的。除此之外,农业科技金融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招收更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素质人才,只有通过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素质人才,才能够使农业科技金融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和谐,也才能够更加接近企业目标,不过目前大部分农业科技金融企业中都还存在这个问题,那就是缺乏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素质人才。

  想使更多的金融机构愿意入驻到农业市场,并给予农业金融科技企业更多的贷款机会,提升其贷款额度,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又或是想要使更多的企业愿意入驻到农业市场进行创业,推动农业金融科技的发展,都需要提高农业科技金融的社会关注度。当关注农业金融科技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农业金融科技的了解也会越来越多。在对农业金融科技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人们自然也就愿意进入到农业市场进行尝试,同时在了解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农业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是非常远大的,在这个市场上还有很多可供发掘的地方,而想要提升人们对于农业金融科技的认知和了解,也需要通过政府出台一定的政策,对此进行宣传。并且政府还应该建立成果转化基金,用成果转化基金来刺激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以及农业科技金融企业的发展,并使现代农业与金融科技的融合能够更加和谐,除此之外,因为农业金融科技的现有结构还不够完善,所以也应该完善农业科技金融的现有结构,利用完善之后的农业金融科技的结构,提升农业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速度,并融合不同的农业金融科技领域,利用创新型技术,来促进农业金融科技的发展。

  农业科技金融融资形势是在融资基础上融入间接融资方式,农业科技金融企业就能够通过自身的核心技术来吸引更多的投资,投资能够提升农业科技金融企业的竞争力,也能够使农业科技金融企业资金周转更为顺畅。同时,农业科技金融企业也必须要改变管理理念,规避农业市场风险,而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的加入到农业和金融市场中,推动农业科技金融企业的发展,如果金融机构能够为农业科技金融企业提供更高的贷款额度,而又减少其贷款利率,那么必然能够使农业科技金融企业得到更加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金融支持能够促使农业科技金融企业接收到更强的发展动力,也能够使农业金融科技企业的日常运转更加顺利。除此之外,想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入驻到农业金融科技市场,那么国家也应该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例如通过政策又或是下发投资资金的方式,鼓励企业在农业市场进行创业,不过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科技金融企业所能够得到的创业资金还不够充足,所以这也影响到了农业金融科技的崛起。

  政府才是金融科技与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核心主导,政府的举措将直接影响科技金融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在重视科技与金融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制定更多的相关政策,通过相关的政策,加快现代农业与金融科技融合,并利用现代农业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使农业产业能够更加现代化,也使农业产业能够在市场上能够得到更强的推动发展力,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关的农业科技金融发展政策,完善农业科技金融体系,并明确相关的法律规章,保证农业领域能够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并通过法律规章来规范农业市场中的行为,也规范农业科技企业的制度。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按照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和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划分,它是属于农业的最新发展阶段。现代农业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从其内涵上讲,它指的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本身的条件和基础上,积极引进现代生产经营理念,大量投入和应用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全面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和设备,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在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以“六个用”对现代农业进行了科学概述和表述:一是用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二是用现代科技技术改造农业;三是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四是用现代的经营形势推进农业;五是用现代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六是用现代的新型农民来发展农业。因此,和传统农业相比,它有自己的几个显著特征。

  首先,现代农业是一种技术密集程度很高的产业。传统农业主要依赖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而现代农业更多地依靠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因此,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通过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不仅大大提高了单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使现代农业有可能成为效益最好、前途最广的产业之一。

  其次,现代农业具有功能的多重性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一般性的农产品,而现代农业除了农产品供给外还具有休闲观赏、生态保护、旅游度假、传承文明、普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此外,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农产品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向,因此,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

  第三,现代农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现代农业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零损害。因此,它不仅是生态农业,而且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双重使命。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行为,这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食物安全的保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而这种要求和标准不仅强调产品本身,还要关注和强调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既要考虑自己周围的环境,更要考虑相邻地区和相邻国家,甚至是全球环境。在农业生产方面,只有现代农业才能够满足这样的条件和要求,所这也是它的一个特点和优势。

  第四,现代农业具有更加明显的产业化组织形式。传统农业是以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

  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一种小规模生产和非专业化的农作方式。而现代农业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更加明显,广大农户更多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

  和社会化分工中,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实现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这些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各种形式。因此,现代农业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特点。

  第五,现代农业更加突出经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传统农业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元的小农经济,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松散式和低效率的特点。而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要求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尤其是大量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型机械设备的投入和大面积专业化生产以及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必然要求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因此,和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更需要管理水平的科学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显然,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现代农业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发展现代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但从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不强烈,成果转化率低,生产效率不高;二是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支农力度不够,农业发展缺乏后劲;三是生产结构和市场需求脱节,产品销路不畅通,农业收成不理想。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对现代农业的增产增效有很高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已经超过了50﹪,在我国也达到了36﹪左右。而培育良种农作物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是十分明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农业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种科技进步史,一部种子改良史。专家预言,种苗将成为今后国际农业竞争力乃至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焦点。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讲,农业生态环境地域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因此,发展转基因技术或通过生物杂交等手段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具有很强的优势。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这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瓶颈”问题。正因为如此,应重点发展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植物转基因技术以及杂交改良等新技术,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

  我国是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对于我国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立足现实,自力更生,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抓紧研究和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有效防范和化解粮食风险。

  在这里,一方面要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水、土、肥、药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基本作物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能力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应积极采用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克服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等各种困难。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新技术,通过土壤改良技术,防止退化和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土壤养分精细管理等技术,全面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目前,信息化和智能化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而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来促进农业发展,实现造福社会的目的。

  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让广大农民有效利用和充分享受信息资源所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种种好处。 另一方面,发展农业现代装备新技术,吸收和应用信息科技发展的成就,使之向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方向发展,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供技术支撑。与此同时,积极培养农村信息技术实用人才,让更多的农村人才能够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实用人才。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与保障,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中,注重技术创新,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断强化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农林牧渔业等农业生产、加工技术的创新体系,研究出一批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及其综合配套培育技术。同时,要转变传统农业观念,克服小农经济的狭隘思想,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建立较完善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检测体系,利用各种媒体为农业提供有效信息服务,让农业生产的综合效应真正得到提高,让农民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甜头。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作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就农业生产而言,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农业科技基础理论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实用人才。然而,我国目前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因此,我们一方面努力改变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积极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过硬,能够适应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进修学习、经验传授和考察交流等方式,提高现有农业科技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有用人才。

  政策具有制约、引导、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对于推进工作和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不同的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和目标任务不同,对政策的依赖性和内容的针对性都有不同的要求。就现代农业问题而言,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我国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期以来由农业、农村和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三农”问题,不是简单而孤立的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而是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围绕“三农”问题,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要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农业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无论是农民还是农村都离不开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落后局面和艰难发展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因此,我们必须用全局观念,系统思维,要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合理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从当前国内外的形式和发展趋势来看,农业生产必然要走向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方向,从发展现代农业入手,合理而有效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科教兴农,就是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农村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改变我国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根本战略。

  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普遍提升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逐渐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的落后局面。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让科技和教育真正成为改变农村现状,实现农民致富的重要因素。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在现阶段按一定程序选派并推行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支农惠农措施。它是通过选派具备一定科技专业理论、掌握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积累相应工作经验和指导方法的专家、学者,深入到农村第一线,长年累月地和农民在一起,工作在农村、服务农业,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三农”的特殊人群。该项制度在1999年首次在福建南平市实施以来得到科技部的充分肯定和推广,陆续在部分地区展开试点,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解决现代农业面临的种种困扰,我们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一方面要选对人。要选派那些具有专业特长,热心农业问题的行家里手,真正符合农民的需要,有办法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政策措施要到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形成稳定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同时,把科技特派员制度和选派大学生村官制度要结合起来,通过一切有效的办法为农民排忧解难,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中央每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连续下发多份专门针对“三农”问题的文件,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体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文件涉及的内容来看,从农民素质的提高到发展现代农业,以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覆盖“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特别是2012年的一号文件专门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问题,这说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科技创新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不是很强烈和顺畅,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从政策层面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央的精神和要求,抓紧抓实农业科技创新,认认真真做好支农惠农工作。二是各地涉农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实实在在地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三是广大农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刻领会中央的精神,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学会经营和管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5.大力推进农村管理体制和农业生产综合改革,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的优势和活力

  目前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着生产技术落后,经营观念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层民众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等现象。这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和具体要求是格格不入的。究其原因,既有农民自身的因素,也有管理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不管什么原因,通过改革来改变,通过提高来发展是唯一的出路。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村级干部的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通过集中培训或经验交流等方式,让他们承担起带领广大农民走向文明富强之路的重任。另一方面,不断改革农村现有的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模式,走向集约化、合作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各个要素的合理组合,实现整体效果的最佳。同时,通过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的介绍,让广大农民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他们从事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建设更加美丽的家园。

  由于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只有成功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才能顺利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因此,在新的形势、新的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只有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1〕李振兴,等.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技术和路线图〔J〕.中国科技论坛,2009,(06).

  〔2〕王冀川.现代农业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8).

  〔3〕高栾.以科学的发展观思考“三农”问题的科技需求〔J〕.民营科技,2010,(09).

  〔4〕韩贵清.新时期科技解决“三农”问题的创新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06).

  〔5〕欧阳晓光.新时期“三农”科技需求的新思考〔J〕.中国农村科技,2006,(04).

  〔6〕刘燕华.科技特派员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探索〔J〕.中国农村科技,2008,(03).

  作为从基层走出来的农民代表,2008年3月,俞学文首次参加全国两会,他最关注的就是“三农”问题。今年的两会,本刊记者再次采访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武义县柳城镇青坑村村主任、北京更香茶叶(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而毫无疑问,他这次提出的多达18份建议,仍旧是围绕“三农”问题展开的。俞学文说:“我始终代表着农民,关注着‘三农’,为农民兄弟代言,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实情,他到农业企业、农业协会、农业科研部门搞调研,向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以及茶厂工人问情况,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产生了一个个议案和建议。

  关于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建议,俞学文重点将目光放在了落实上。“仅仅是将农业科技现代化老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具体的落地措施,怎样去推进农业科技的现代化?”他认为:“农业科技现代化首先要加快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如果不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农业科技现代化只是一句空话。”俞学文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还非常落后,从反映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看,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刚刚过半。可以说,农业现代化正处在成长阶段,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

  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整个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速度,实现“三化”同步推进,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科技。而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农业机械化基础。“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2010年的52%分别提高到55%以上和60%左右。

  俞学文指出,农户与农业企业,农业企业与农机制造企业,农机企业与农业科研机构存在多重发展“脱节”的情况。企业不敢承担风险,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有限,专业技术人员热情不高,导致现有很多农业企业生产效率低、速度慢,设备落后。农业要更好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软硬件配套支持,自己作为这一领域的从业者,深深了解当前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切实加大农业机械现代化投入,改变农业科技落后的整体面貌。

  因此,他建议农业机械化要实现两个“脱钩”,即农业机械科研人员要和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脱钩;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要和农业机械使用企业以及农户脱钩。要很好地解决这个脱钩问题,就要把农业的产、学、研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打造系统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科技产业链和机械产业链,然后去进行捆绑式的试点推广。如果试点成功,再进行规模性的、大面积地推广。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就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日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之一,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以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手段,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对现代农业而言,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投入中农业科研的比重。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加强农业领域的实验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加快建设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展农区土地生产力培养、节水高效农业、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畜禽健康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线检测、主要农产品和生物质能源及产品无害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研成果。力争在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的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加强主导产品集成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转化,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6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