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中国农业大学_院校信息库_阳光高考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8-09 21:03    文字:【】【】【
摘要:农学院下设作物生态与农作学系、作物生理与栽培学系、作物遗传育种系、种子科学与生物技术系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另设区域农业发展、作物生理与栽培、作物化控、生物质工程、玉

  农学院下设作物生态与农作学系、作物生理与栽培学系、作物遗传育种系、种子科学与生物技术系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另设区域农业发展、作物生理与栽培、作物化控、生物质工程、玉米、小麦、水稻、特用作物及种子科学与技术9个研究中心。

  学院于1987年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作物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博士点学科,是第一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985工程”建设平台的核心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A+。农学专业为全国首个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认证(第三级)的农科类专业。学院是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植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及种子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园艺学院下设果树学系、蔬菜学系、观赏园艺系和风景园林系,覆盖园艺和园林2个本科专业;拥有园艺一级学科(含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及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和雄厚的科研力量,现有专职教师86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42人,90%以上的专职教师均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学院拥有国家级人才计划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获得者3名,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7名,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6名,北京市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名,北京市“科技新星”3名,宝钢优秀教师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农业农村部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4个。

  园艺专业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我国农林类高校中首家通过中俄联合国际认证的专业

  学院下设植物病理学系、昆虫学系和植物生物安全系3个系,拥有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以及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4个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

  学院现有教授42人、副教授4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11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6人次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1 人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昆虫学课程虚拟教研室、1门国家级线 门国家级线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院是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的挂靠单位,创办我国首个植物病理学科英文期刊Phytopathology Research,共同主办《植物保护学报》和《植物病理学报》,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合作关系。

  作为国内最早设立的生物(生命科学)学院之一。现设有植物科学、动物学与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个系和1个教学中心。

  生物学院始建于1984年,具备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生物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轮学科评估中均获评为A。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致力于生命科学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117名专任教师,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各类国家级优秀人才40余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30余人次,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2人、北京市先进德育工作者2人。拥有国家基金委创新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

  2023年,除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外,学院按生物科学大类招生,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

  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院形成了本、硕、博和理、工、农多学科完备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下设4个系 :植物营养系、生态科学与工程系、农业气象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学院是首批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单位,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作为“科技小院”创建单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受到了习总书记回信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学院具有一流的科研平台,现有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 个省部级野外实验站。围绕国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双碳战略等重大需求,开展“顶天立地”研究, 连续在 Nature 和Science 发表论文 6 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项、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3 项,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1 项等。

  2023年,资源与环境学院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包括资源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应用气象学4个专业。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最早源于1921 年北京农业专科学校的畜牧学科。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农学院三校的畜牧学系合并成为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1993 年在原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的基础上成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授(含研究员)52 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53 人,博士生导师 68 人、硕士生导师 111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 人、各类国家级优秀人才 13 人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北京市教学名师 4 人。

  学院拥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地13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中心1个、省部级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4个。

  学院十分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建设了11门专业核心课程,均由知名教授主讲。多年来吴常信院士、李德发院士、谯仕彦院士一直坚持给本科生讲授课程。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立于2018年,源自1956年始建的草学学科和2000年设立的草业科学系。学院开设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建有草学硕士、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和草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设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并在教育部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 A+,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院共有专任教师43位,包括教授18位、副教授20位、讲师5位,超过 80%的教师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5人次、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5人次,国家林草局创新团队3个。

  学院重视本科生培养,建设有10门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教学实践科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共建本科生实践基地,签署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共18个。本科生入学后即一对一配备导师,导师在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导。聘请外籍专家开设英文课程、讲座,主办多项国际会议,提升学生国际视野。

  动物医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05 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是我国现代兽医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兽医学在国家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包括教授52人、副教授5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 8人次,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15人,全国杰出教学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等杰出教师 1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部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优秀创新团队4个。

  学院在重大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细菌耐药性机制与控制、动物临床疾病诊疗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拥有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平台23个,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畜禽疫病诊断研究中心和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实践平台。近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他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科技奖励16项,授权发明专利129 项,发表SCI论文928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1103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2亿元

  2023年,动物医学院按照动物医学类大类招生,包括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中兽医学3个专业。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紧密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食品产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学院具备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一级学科,获得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A+的学科。

  学院现有教授55人、副教授6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人、国家级人才计划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8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科技部及农业农村部等省部级科研团队7个。

  学院拥有17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平台,1个省部级科普基地,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年均发表SCI、EI收录论文457篇。

  2023年,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4个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工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七十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使命与愿景,逐步形成了以农业工程一流学科为发展引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核心支撑的学科发展体系和本、硕、博完备的教学育人体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193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74人,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宝钢基金优秀教师12人等。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拥有5个国家级、10个省部级和10个校院级科研基地,诞生国家第1号发明专利、荣获19项国家科技奖励等重要科研成果,先后获得16余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

  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普渡大学合作设立农业工程本科“2+2”联合培养项目。

  2023年,除理科试验班(智能装备工程)外,工学院按农业工程和机械2个大类招生,农业工程类包括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智能装备工程3个专业,机械类包括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设计4个专业。

  学院始终坚守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国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设有5个系、1个工程实践创新中心、1个计算中心,拥有7个本科专业,3个学术型、3类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00余人,教授40余人,副教授8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优秀员、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各1人,宝钢优秀教师5人。

  2023年,除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外,学院按照电子信息和计算机2个大类招生,电子信息类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4个专业,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个专业。

  农业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入选国家“双一流”A+建设学科名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

  水利万物,建功筑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源于1958年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创建的农田水利化系。学院下设水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4个系。

  学院拥有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2个国家重点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北京市重点学科,牵头建设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和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 ;拥有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两个国家级平台以及多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23年,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按照水利大类招生,包括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5个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拥有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水利与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理学院下设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应用力学系等5个系。设有农药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农药学、农产品安全、化学3个博士点,数学、化学、力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农药学、农产品安全、生物物理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职教师146人,其中教授57人、副教授72人。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宝钢优秀教师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1人。

  学院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学术论文及高水平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在学校名列前茅,获得数百项科技发明专利,并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2023年,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按照化学大类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按照专业招生。

  化学专业是全国农林院校唯一的“国家化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

  经济管理学院始建于1985年,源于1927年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成立的农业经济系,是我国首批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农业经济、经济贸易、金融、工商管理、会计5个系,拥有MBA教育中心、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实验教学中心三个教育中心;建有1个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21个研究中心和研究所。

  现有农林经济管理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农业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农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商管理专业均获批国家一流建设专业。

  2023年,学院按照经济学和工商管理2个大类招生,经济学类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3个专业,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会计学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3个专业。

  人文与发展学院设有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公共管理与发展系、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法律系、媒体传播系、外语系、艺术系7个系,具有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结构合理、特色突出、综合贯通,优秀教学成果频出。学院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培养具有深切的人文情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深耕的实践经验的开放型、国际型和复合型人文社会科学人才。

  学院的学术和研究坚持“扎根乡土、扎根乡村”,紧扣“三农”和发展重大主题,探寻国家发展和乡村变迁的轨迹,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在国际发展、农政转型、乡村建设、农业文化、生态补偿、农村法治、留守人口、乡村社会、乡村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学院本着知行合一的原则,注重强化社会实践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和转化,大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2023 年,社会学专业和社会政策专业按照社会学大类招生,农村区域发展、法学、传播学、英语专业按照专业招生。

  传播学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立全国第一个乡村传播研究中心。

  2017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与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共建成立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现设5个系 :土地资源系、土地管理系、土地信息系、土地工程系、土壤和水系。

  学院建设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土地利用及耕地保护科技原始创新和人才培养。主导全国首个“土地科学与技术”学科(自设一级交叉学科)建设,同时支撑“农业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博士招生学科3个:土地科学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 ;硕士招生学科方向5个 :土壤学、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资源与环境(专硕)、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硕),具备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1个国土资源全国科普基地 ;拥有3个校级研究中心和15个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01名, 专任教师84名。其中教授38名, 副教授39名,讲师7人。包括两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7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 4 人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1人、青年科技人才3人。

  2023年,学院按照地理科学类大类招生,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土地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

  国际学院创立于1994年,是我国首批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之一。29年来,学院围绕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思想的健康塑造,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晓国际规则,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至今,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超8000名优秀的毕业生。

  学院约8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近三年48%以上的毕业生进入世界排名前50位的高校深造,81%左右的毕业生进入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高校深造。具有代表性的深造高校有 :美国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

  2023年,国际学院按照专业招生,欲报考的考生请务必提前浏览学院招生网站或咨询学院招生办公室,了解招考流程、学制、学费、专业选择等相关情况。

  烟台研究院于2007年获教育部批复成立,是中国农业大学在山东省设立的教育科研机构。研究院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山东的区域优势,面向山东以及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教育基地、现代农业科技重大创新一流支撑平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一流技术服务平台。

  烟台研究院学生共享学校本部政策与资源。校园高速信息网络与校本部连通,实现图书资源等信息共享,为高质量办学提供良好保障。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机会形式多样,学生可以通过“2+2”联合培养、交换生、短期交流、交换实习和公派留学等形式,拓宽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烟台研究院毕业生以作风朴实、基本功扎实、创新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平均深造率超过40%,且大部分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国家级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2023年,学院按照专业招生,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电子商务等6个普通本科专业。新生到北京报到,住宿地点为海淀区双清路1号,在北京完成第一年的学习后,从第二年起到烟台研究院进行教学和实习直至毕业。学生可在上述6个专业之间申请转专业。

  未来技术学院创立于2022年。学院聚焦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打造急需紧缺前沿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平台,培养高层次前瞻性的农业领域领军人才。

  学院开设生物科学和生物育种科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依托于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物育种科学专业依托于三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作物学、畜牧学、生物学开展建设。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特色科学制定培养方案,采用八年一贯制人才培养贯通机制,分阶段划分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实施动态考核和进出机制,促进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全方位提升。

  学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集学校众多优势学科之力,配备优秀教师团队,加大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学业指导力度,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思辨力、领导力、创新力和实践能力。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落实生源质量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人才培养探索与革新,促进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科技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服务于国家和学校的战略发展。

  依托三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作物学、畜牧学、生物学开展专业教育

  中国农业大学目前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种专业学位类型,20个专业学位领域,76个本科专业;现有学科覆盖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

  ● 在教育部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共有25个一级学科上榜,其中9个学科获评A级,居全国高校第24位;获评A+的学科6个,在全国高校中列第6位;学科优秀率27%,居全国高校第19位。此外,我校有10个学科被评为B级,6个学科被评为C级。

  A级学科(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草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

  B级学科:生态学、水利工程、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社会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 在2020年10月发布的2020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我校共有22个一级学科上榜,其中4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6个学科位列前5%,6个学科位列全国前5%-10%。

  排名前5%的学科: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植物保护

  排名前5%-10%的学科:生物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

  据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我校的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药理学与毒理学和免疫学等11个学科和所有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2个学科的总引用量保持在全球前1‰。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2021年度US News全球最佳大学与学科排行榜在学科排名中,我校农业科学学科列全球第2位。在综合排名中,我校位列全球第406位,列亚洲第62位,列国内大学第27位。

  2021年2月,英国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发布的2021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我校农学与林学学科位列世界第7名,我校成为中国大陆高校有学科排名进入前10名的三所高校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新农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单位,引领全国新农科框架绘制,牵头制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农林类专业认证标准,引领农科专业认证与专业建设,成为新农科建设的引领者、涉农专业建设标准的制定者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者。学校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专业数约占我校可申报专业总数的60%。此外,学校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特色专业、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等,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成效获得肯定。

  ●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是获批专业数最多的学校。(10个)

  学校现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3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67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60人。研究生导师167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77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

  石元春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土壤学家

  汪懋华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工程-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化专家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747名,全日制研究生9882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857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025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68名。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6 首页〖天辰娱乐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